书书宅屋 - 历史小说 - 洪武兴明在线阅读 - 第209章 回乡祭祖

第209章 回乡祭祖

    朱标虽然听父王提起过刘德,却并不认识刘德长相,他又被老乡热情包围,根本就没注意到这家伙。

    朱文正却不同,老朱说他小时候馋地主家的儿子吃馍馍,说得就是刘德家。

    这段记忆很深刻,竟然重新浮现心头,朱文正一眼看见刘德竟然缩在人群中不敢上前,便故意挤过去,喊了一声:

    “刘财主!”

    刘德回头一看,发现竟是朱文正,当场吓得不轻,跪在地上不停磕头,嘴里还大叫饶命,就仿佛一个受到迫害的弱女子一般。

    朱文正大步走过去,将他从地上扶起,故意笑眯眯的逗他道:

    “刘财主!都是乡里乡亲,干嘛行这种大礼?听乡亲们说,这次我们回来,你要大摆筵席,宴请全乡老少前来相聚,此事当真?”

    刘德脸皮一跳,心想,这朱文正是故意来找茬的吧?

    乡亲们何时说过这话,但他本来就怕老朱家报复,只能忍痛大点其头,还要装出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说道:

    “这是当然!都是乡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大伙早就盼着你们回来,今天必须我请客,谁都不许跟我抢!”

    一句话说完,刘德心中已是泪流满面,漫山遍野这么多人,这一顿酒席,只怕上千两银子都拿不下来?

    朱文正却是哈哈大笑,他本来就是逗逗刘德,这土财主虽说贪财抠门,但也没啥大错,何况都是乡亲,往死里整反而显得朱家气量太小,易失人心。

    对于刘德,朱元璋也是有交代的,朱文正当即拉着他的手,说道:

    “开个玩笑,刘财主!多年不见,甚是想念,叔父说了,您家的地一样免租。叔父还说,感谢当初您收留他放牛,再送你三十亩良田!”

    刘德浑身一颤,以为自己听错了,紧紧盯着朱文正,脸上全是错愕。

    朱文正又重复了一遍,他才终于反应过来。

    刘德是万万没想到,朱元璋非但没给他记仇,反而以恩示之。

    刘德激动的泪流满面,跪地大呼道:

    “吴王仁义,是圣明之君!圣明之君啊!”

    周围百姓看到这一幕,也纷纷感叹老朱家地道,对刘财主都能如此,对其他人自然不会差,日后朱元璋若是做了皇帝,一定是个明君!

    朱文正童年在钟离乡度过,许多村民都认识他,这一通热闹,竟然还蹦出不少儿时的光屁股伙伴。

    一会儿有人拍着胸脯,说跟他一起偷过刘财主家的菜,一会儿又有人信誓旦旦,说跟朱文正一起打过隔壁村二狗……

    虽然许多人朱文正都不太记得,也弄不清真假,但架不住热情似火,只能一一见礼,凡是来的,都随手一个红包,反正朱文正也不缺银子。

    乡亲们见他出手阔绰,又丝毫没有架子,顿时越涌越多。

    其中一些青年才俊,希望能投靠朱文正参军,朱文正来者不拒,统统放到待遇最好的亲兵中。

    结果,又引来一批八竿子打不着的大妈大姨,这帮大妈们奋力挤到跟前,就为了打听打听,朱文正有没有婚配,她们家中自有好女待字闺中,弄得朱文正应接不暇,狼狈不堪。

    只能感叹,华夏文明数千年,任何时候,杀伤力最大的还是这帮大妈。

    朱棣在旁倒是快活,抱着村民进献的瓜果一边大吃大嚼,一边笑看大兄的热闹。

    胡惟庸悄悄闪在一边,一句话不说,眼中却是闪烁着莫名羡慕的光芒。

    说起来老胡也是濠州人,只是属于定远那边,跟钟离乡不是一地,眼见朱家子弟回乡如此风光,胡惟庸也是心痒难耐,只是暗叹道:

    “大丈夫生当如此!”

    …………

    回乡第一天,几乎全都在老乡们的热情包围中度过,但接下来,就要按照礼部挑选的黄道吉日,进行祭祀活动。

    朱元璋早在一年前,就在故乡修建陵寝,以向天下彰显,朱氏家族将要顺应天命,接受江山社稷的正统性。

    到今年为止,陵墓其实还未彻底修完,里面供奉的主要是朱元璋的父母哥哥以及年幼早夭的几个侄儿。

    比如朱文正,其实是大哥的二儿子,至于大儿朱圣保早年是被活活饿死的,要不是大嫂及时把朱文正带回娘家,只怕朱文正也活不到成年。

    而朱元璋的高祖父,曾祖父一辈,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墓地已经无迹可寻,只能供奉了个牌位。

    一进入祭祀环节,一路上默默无闻的胡惟庸立刻彰显存在感,大肆忙碌起来。

    明朝正式建立后,祭祖仪式是相当严格的,比如建文帝初年,定孝陵的祭祀就规定为一年“五小祭”和“三大祭”。

    “五小祭”里包括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忌日,以及正旦、孟冬等节日。

    而“三大祭”,就是指清明、中元、冬至三大节气,其中,清明祭陵为“三大祭”之首。

    陵祭时最主要的祭祀物品,就是各种牛、羊、猪、鹿、兔、鸡、鱼、香烛等等,这类物品通常是由太常寺负责,祭祀前两日送到香帛亭之中待用。

    朱文正仔细看了看,发现老朱这次祭祖准备的东西还是很有节制,总共大约也就数百两银子,既不丢面子,也不奢侈浪费。

    等祭祀正式开始时,朱文正才发现这差事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整个祭陵过程,环节众多,一会儿跪,一会儿拜,时间漫长不说,参加人员的行为举止,还必须有严格分寸,连怎么走路都要详细规定。

    别说胡乱言语了,行祭时连咳嗽都不准的,要是有人忍不住,弄出声响来,就会立刻遭到礼部官员的严厉训斥。

    这帮人都是跟着胡惟庸来的,训起人来当真铁面无情。

    就连朱棡东张西望,都被狠狠呵斥了一顿。

    古人敬畏祖先,这个时候挨骂,就算天皇老子也得忍着,谁敢跳出来说个“不”字?

    朱文正总算明白,难怪当初看史料时发现,有的官员为了逃避祭祀之苦,常常在清明节时称病请假,躲起来不参加。

    这当真不是一般人能熬过来的,万一谁吃多了土豆红薯,蹦出个屁来,还不得被活活骂死?

    胡惟庸自己倒是气定神闲,他本就生得浓眉大眼,一副好皮囊,此时昂首挺胸,站如劲松,念起祭文来更是声如洪钟。

    换任何一个不知底细的人前来,见到胡惟庸如此英武挺拔,都要赞上一声,好一个忠臣良将!

    就连朱标都看得暗自点头,对胡惟庸的印象大为改观。

    至少,人家祭祀这活,干得真漂亮!常青椒的洪武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