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宅屋 - 耽美小说 - 穿成男配的爸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24

分卷阅读424

    个暖壶。这个年代的人不习惯喝开水,他们喝生水,但生水很不卫生。买了暖壶之后,顾希又去买了薄被子,他有工业票,而且还不少。就买了两,其他的他在老家的县城已经买了,比如布、针线等,布是唐姐的瑕疵品,来下乡的知青不管是男女都会有针线,不然衣服裤子破了没人补。

    章知行看到顾希的暖壶也有些心动,但是他没有暖壶票。就问顾希:“乔望同志,你暖壶票还有吗?有的话给我一张,我用其他的票跟你换,可以吗?”刚才乔望拿票的时候,他眼尖的很,看到还有。

    这脸皮……顾希道:“有,你用什么票换?怎么换?”

    “粮票换?”章知行道。

    顾希最不缺的就是粮食,他道:“不要粮票,有其他的吗?”

    章知行为难了,下乡能带的,而且最适合带的就是粮票。“你要什么票?”

    “自行车票有吗?”顾希道,“你有自行车票的话,我用暖壶票、肉票还有粮票、布票跟你换。”

    “……”章知行肉疼,因为他真的有自行车票。虽然70年代的自行车票已经没有60年代珍贵了,但自行车也是贵重品之一。章知行带了自行车票来是有用处的,他下乡是响应国家号召没有办法,但他家人给了他一张自行车票,让他用这张自行车票来竞争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好早点回县城。

    “乔望同志要自行车票干嘛?买自行车?”耿廉问。

    “是的。”顾希也没有否认。

    “有自行车了不起了,溪头村就两户人家有自行车。”耿廉道,“一户是军人家庭,叫杨承国的,一户是书记家。”

    顾希一看章知行没有马上拒绝的脸色,就知道有戏。他下乡前的一个半月,也跑了几趟县城,托百货公司那个唐姐打听过自行车票,但是没有打听到。于是他把章知行拉到一边:“如果粮票暖壶票布票不要的话,我可以用大米和鸡蛋跟你换。”顾希道。

    章知行眼睛一亮。心又想,自行车票没有也就没有了,大不了写信回家,让家人帮忙再托关系找一张就是了,有几年的时间总会找到的。但是大米和鸡蛋这些精细的食物章知行喜欢,县城里也不能每天吃到呢。

    “你给多少斤大米和鸡蛋?”章知行问。

    顾希道:“50斤大米,每个月给你10斤,分5个月给,当然也可以一次性给你。鸡蛋一个月2斤,同样提供你5个月,怎么样?”

    按照黑市的价格的话,等于这自行车票是顾希用40块钱买的。

    章知行有些心动。一个月10斤大米的确刚刚好,如果一次性拿了50斤,还是平白招人眼球。但是:“我怎么相信你?”

    “我用我把我爸爸的烈士证压在你这,5个月后你还给我。”顾希道。

    “咱们得找个证人。”章知行道。毕竟烈士证对他来说没有用,所以章知行不想要。

    “你觉得找谁?”顾希问。

    章知行道:“找崔傅。”

    “你信他?”顾希反问。

    章知行嘴角一动,似笑非笑:“乔望小弟,看你也是聪明人,不过没哥哥我聪明,这个崔傅来头可不简单。你没发现吧?”

    “怎么说?”顾希问。他还真没发现。

    “他说了他爷爷也是革命烈士,但是他没见过烈士证,这话不是前后矛盾吗?然后你看他的手表,劳力士,外国进口的,没有500拿不下来,而且光有钱还不够,还得要票。那可不是普通的手表票就可以买的,得用进口产品专用票,那可干部家庭才有的票。”章知行神神秘秘道。

    “……行,那你跟他说,让他做个证。”顾希道。他没有想到章知行观察的还这么仔细。

    第13章 到达溪头村

    崔傅听了他们的话,也没说什么:“行,我给你们做个证人。不过我有个想法,比我当证人更合适。”

    “崔傅同志请说。”顾希道。

    崔傅道:“你可以写一张欠条,每月给了10斤大米和2斤鸡蛋之后,再重新写一张,一月一张,比我做证人更适合。”

    顾希挑眉,有些意外。但如章知行所言,这个崔傅很是聪明。

    “行,按照崔傅的话,我觉得这样可以。”章知行道,“谢了,崔傅同志。”

    章知行拿出自行车票,顾希花了180块钱买了一辆自行车。吕玲玲看着自行车,双眼都发光了。她没有想到乔望竟然有钱买自行车了,而这钱还是她爸爸给的。而乔望用她爸爸给的钱买的自行车,就应该是她的,吕玲玲的眼底闪过贪婪。

    买了自行车,顾希将暖壶票给了章知行,章知行也买了一个暖壶。大家没有其他的要买就回去了,时间还早,连饭点的时间都没到。所以午饭不在县城解决了,跟着吴队长坐上牛车先回村子。

    “好臭,这什么味道,怎么那么臭?”吕玲玲忍不住道。

    章知行和崔傅没有说话,顾希骑着自行车。

    耿廉道:“这牛车是村里的交通工具,平时用它运送东西之类的,所以有点异味,你们刚来不习惯,等时间长了就习惯了。”

    “这溪头村到底是怎么样的?”吕玲玲问,“真的那么差吗?”

    “你到了就知道了。”耿廉没有多说。

    马车离开了县城,行驶过山路,越来越偏。溪头村的确是有些偏远,不仅仅是距离县城偏远,而是因为附近的环境,山路十八弯似的。

    到12点半左右,一行人才到了溪头村。

    “这个点了,大家先去我家吃午饭,等吃了饭再分配住宿的问题。”吴大队长道,“耿廉,你也一块儿吧。”

    “好的,我想去趟知青宿舍,待会儿再来。”耿廉道。

    溪头村的屋子也不怎么样,基本都是草坯房,用瓦片的少,用砖头的更少,更别说大砖房了。不过顾希知道,等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大砖房,小楼房就会慢慢的多了。

    吴队长家是村里少有的好房之一,他们家盖的不是草,而是瓦片,而且也比一般人家大了些。吴队长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儿子已经成家了,还有三子没有,家里大,也没有分家。吴队长的三子是村里有名的刺头,也就是那种不学无术、好吃懒做的人。

    但是农村里有句老话,大孙子、小儿子,老太太的命根子。所以,就算吴队长想管教,他婆娘护着,也管不上,以至于这三子就养歪了。

    “来了?咋那么早?还以为不回来吃饭了呢。”吴队长媳妇听到声音出来了。

    吴队长媳妇皮肤挺白的,在农村能这么白的,可见是那种晒不黑的皮肤。她看上去四十左右的年纪,带着爽朗的笑容。但她也只是看着和气,要知道她是村里有名的霸气之人。是霸气,可不是泼辣。

    吴队长道:“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