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宅屋 - 历史小说 - 扬明在线阅读 - 第1219章 转机(上)

第1219章 转机(上)

    八月二十四,虽然距离蒙古大军围城已是过去了三日,城外的狼藉已是被收拾的差不多了,但空气中仍是弥漫着若有若无的血腥味道,令人隐隐作呕。

    辰时刚过,笼罩在榆林城上方的晨雾尚未完全散去,位于城中的巡抚衙门已是人满为患,街道上更是出现了不少手持兵刃的士卒,往来巡视,神情冷凝。

    约莫过了两炷香的功夫,街道上巡视的兵丁突然多了起来,只见得榆林城中的文武官员纷纷在身后吏员的簇拥下行至巡抚衙门正厅。

    见得厅中早已等候多时的延绥巡抚陈奇喻,纷纷拱手示意,随后便是默默立于一旁,等候着居于上首的"不速之客"发话。

    昨天太阳落山之际,自京中而出,奉圣谕坐镇榆林平乱,总督"剿匪"一切事宜的兵部尚书王在晋到了。

    见得榆林城中的文武官员悉数到齐,脸上残存着疲态之色的王在晋冲着一旁的陈奇喻点了点头,随后便是在官厅中众人有些惊愕的眼神中起身,拱手行礼:"本官已是知晓,榆林之危,全赖诸位同僚精诚合作。"

    这位自中枢而出,代天巡狩的"钦差"脸上满是诚恳。

    "王大人言重,食君禄,当为君分忧,我等岂敢居功。"闻言,神色颇为忐忑的延绥巡抚陈奇喻便是起身回礼。

    "一切皆是下官办事不力,这才令得蒙古围城.."

    虽然凭借着靖南侯及靖北伯等人的奋力搏杀,化解了榆林的危局,但他身为延绥镇的最高行政长官,造成蒙古围城的局面,已然算是"失职"。

    "陈大人不必妄自菲薄,本官离京之际,天子曾金口玉言,延绥积弊日久,非短时间内可以建功。"

    闻言,王在晋波澜不惊的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欣赏之色,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如今大明朝廷可是罕有像陈奇喻这等主动"请罪"的官员了。

    "还请总督大人主持大局。"

    又是忙不迭的行了一礼之后,陈奇喻方才如释重负般松了一口气,近些天的一连串"祸事"着实令他有些焦头烂额。

    话音刚落,官厅中的文武官员便是不由自主的将目光放在了上首的王在晋身上,这位不但是天子委任的平乱总督,此前更是官至兵部尚书,乃是朝中少有的知兵的文官。

    虽然眼下榆林之危已解,居于城外的近十万蒙古大军也被关宁铁骑和天雄军携手杀得支零破碎,但贼酋皇太极及其麾下女真鞑子却是先一步溃逃,没有受到半点影响。

    除此之外,那两千余名不知所踪的"饿兵"也是隐患之一,这些人就像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火药桶,谁也不敢忽视。

    "本官离京之际,已是请示天子。"

    位于上首的王在晋闻听陈奇喻发问,不由得微皱着眉头,在几名文官有些不解的眼神中,缓缓道:"攘外必先安内。"

    一语作罢,也不待众人有所反应,便是环顾了一圈官厅中的诸位文武官员,锐利的眼神着重在靖南侯祖大寿,靖北伯卢象升,东平伯黄得功等武将的身上停留了片刻。wap..OrG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也不知这些位手握重兵的骄兵悍将是否会如同在辽东那般"兢兢业业",是否对天子的这等决策,心生不满。

    毕竟,"攘外"与"安内"所代表的军功相差极大。

    "总督大人所言甚至,虽然榆林之危已解,但城中百姓仍是人心惶惶,需要以安抚为主。"

    沉吟了少许,身为在场武将之首的靖南侯祖大寿缓缓起身,冲着上首的王在晋拱手说道。

    "只是好叫总督大人得知,近些时日因为女真鞑子和蒙古鞑子围城的缘故,倒是让那些饿兵逃之夭夭,眼下却是没有半点眉头.."坐在一旁的陈奇喻也是连忙补充,虽是面有难色,但也没有丝毫犹豫的说道。

    "无妨,锦衣卫北镇抚司的缇骑早已赶至陕西各地,一旦有所风吹草动,便会即刻飞马来报。"

    早在他离京之前,天子便是先行派遣锦衣卫北镇抚司赶至陕北,如今看来天子又是"高瞻远瞩",提前预料到了陕北的危局。

    闻言,祖大寿微微颔首,看着神定自若的王在晋,心中也是多了一丝信心,那些锦衣卫北镇抚司的缇骑虽然马上的功夫远不如他麾下的儿郎,但这查案的本事的确一绝。

    有这些锦衣卫出手,怕是用不了多久就能查到些许蛛丝马迹。

    "只是这陕北的赈灾却是刻不容缓,近些天临近几府皆是出现了百姓活活饿死在家中的惨剧,令人痛心不已。"

    沉默了少许,延绥巡抚陈奇喻冲着上首的王在晋微微拱手,面露不忍之色。

    "是啊,还请总督大人明鉴!"

    "赈灾刻不容缓呐!"

    话音刚落,官厅中便是响起了争先恐后的附和声,自从当今天子御极以来,陕北百姓的日子便是愈发难过了。

    倒不是因为天子不理朝政,苛待百姓,而是因为这贼老天属实不当人,年年大旱不说,还伴有小规模的蝗灾,甚至一度出现了瘟疫,令得百姓们苦不堪言。

    闻言,王在晋便是心中一动,不由自主的看向身后悬挂的地图,他久在中枢自然知晓,天子从来没有忽视过陕北,甚至为此做出了完全的对策,主动拨发内帑不说,还抽调了周边几省的粮食驰援陕北。

    为何陕北的局面仍是没有半点改善?须知那三边总督孙传庭可是天子一手提拔的心腹,断然不会如同那些贪官污吏,欺上瞒下,中饱私囊。

    "总督大人有所不知,天子自周边几省抽调了粮食驰援陕北不假,但绝大多数却是被运往了甘肃镇,宁夏镇。"

    "我延绥镇所得到的援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迎着王在晋有些不解的眼神,延绥巡抚陈奇喻苦笑了一声微微起身,声音中满是自嘲。

    "这是为何?"王在晋连忙追问道。

    轻坦了一声,延绥巡抚陈奇喻幽幽道:"甘肃镇有肃王藩坐镇,原本属于我延绥镇的绝大多数份额都被甘肃镇讨要了过去,宁夏镇也有庆王藩坐镇,自是能分得应有的那一部分,但我延绥镇有什么..."

    此话一出,官厅中众人皆是身躯一颤,随后便是默默的点了点头,只有上首的王在晋一脸愕然啊,死死盯着甘肃镇的方向,迟迟不语。柯久的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