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宅屋 - 历史小说 - 朱元璋与我聊明史在线阅读 - 第607章 澄心堂(2)

第607章 澄心堂(2)

    在那一瞬间,陈则武慌了。

    这是这么久以来,他第一次慌。即便在都察院以及各部都弹劾自己的时候,陈则武都没有慌过。

    只是因为,这一次,是翰林院和国子监。

    在明朝,有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大到皇帝太子,小到百姓士人,他们都敢骂。这个群体,叫做言官。

    言官,在洪武年间时,就已经有了,基本上都是朝廷六部的主事或者员外郎。

    但到了后面,越来越多的六部主事、员外郎,由国子监或者翰林院补充。这就变成了,言官变得十分有文化。他们骂人不带脏字,还很有道理。就连皇帝想要杀他们,都找不到理由。

    在洪武年间,为了让大明朝秩序稳定下来。朱元璋对读书人,是十分宽容的。

    就连曾经提出井田制的方孝孺,都也只是降级处理。

    正是因为这样,朱棣在进京前,就有人劝他,不可杀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绝了。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认死理,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即便是朱元璋时期,他们的能量也是很大的。搞垮了汪广洋,于是有了后面的胡惟庸。弹劾李善长,逼的李善长辞官。弹劾李文忠,使李文忠郁郁而终。

    “谁带的头。”陈则武阴沉着脸,他的心里,已经下了狠意。

    郭楷愣一下,“方孝孺。”

    “他弹劾大人的新政,是灭宗法之道。他说,应将耕地,分区划分。不行此法,不足以行仁义者非虚语也。”m.

    陈则武听了,嘴角上扬,“井田。”

    这是始于周的一种制度,名曰井田。顾名思义,就是天下耕地逐层划分,最终分给庶民。这看似是土地归国家所有的公有,但实际上却是将土地分给士族地主的一种私有。

    “方孝孺他如此行径,真是天下读书人之耻。”夏元吉率先跳起来,公开支持陈则武。

    但除了夏元吉,也没有了别人。这些人,本是读书人。而方孝孺的大名,已经名扬四海。天下读书人,都以方孝孺为榜样。

    “皇上怎么说。”陈则武现在很关心朱标的态度。

    朱标耳根子软,而且又主张以文治国,以武安邦。这虽然没错,但陈则武就难受了。新政推行,本就属于治国之策。

    “皇上先是驳了折子,后面的折子送进去之后,也没动静了。皇上还传旨南书房,翰林院的折子,不得再递。”

    朱标的态度很明确,但朱标毕竟不是朱棣。而且,朱标没理由去杀方孝孺。

    只要方孝孺活着,他的影响力就会一直在。方孝孺的折子,也会不停的往宫里送。

    澄心堂里,出奇的安静,他们似乎都在权衡着利弊。

    陈则武慢慢的坐在椅子上,给自己倒了一杯茶,细细的品了起来。宫里,他不用担心。现在,陈则武反而在想着澄心堂的事情。

    这里面的人,大多数以后是要进翰林院抄书的。

    而翰林院现在,翰林院学士正是方孝孺。

    “想走的,现在自可起身,离开这澄心堂。日后高中,由吏部分配。”陈则武语气很淡,语速很慢。

    陆陆续续有人站起来,离开澄心堂。新政与他们无关,百姓也与他们无关。他们觉得,守住心底的那个道义,才是最重要的。

    “来人,给剩余的诸位,看茶。尝一尝这西湖的清茶,还有苏州的糕点。”当然也有留下的。

    喝了一口茶,夏元吉坐不住了,“大人,您不写折子自辩吗。”

    陈则武轻轻摇头,“清者自清,有什么可辩的。再说了,皇上圣明,自有圣裁。我这新政,方孝孺的井田,皇上自然是要有个取舍。”

    茶水中的茶叶,从上到下,慢慢落在杯底。

    几秒钟的过程,陈则武却感觉过了很久。他知道,自己的心乱了。政治,本来就是一次又一次你死我活的斗争。胜利者,也不可能总会是他。

    “走吧,我倒是要去会会这个方孝孺。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井田制。”

    陈则武起身,门外的人,已经都走光了,只剩下殿前军还有应天府派出的侍卫。本以为,今天会热闹些。没想到,还是这么的冷清。

    读着圣贤书,却不管百姓的死活,这就是所谓的读书人。寡欢太叔的朱元璋与我聊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