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宅屋 - 历史小说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在线阅读 - 第四百三十五章 边军南下

第四百三十五章 边军南下

    楚贼的战斗力之强,他可是深有体会的,己方之前的强势是在骑兵方面,但是在步兵和炮兵等方面可是存在着全面的劣势。

    而一旦楚贼北上,那么也就是楚贼解决了骑兵困扰的时候,甭管是楚贼获得了更多的骑兵,还是说找到了应对骑兵的办法,都代表着楚贼已经有了应对己方骑兵的能力。

    这种情况下,一旦楚贼大规模北上,自己要是硬着头皮和他们死磕,下场恐怕会死的很惨。

    这种时候,自己要怎么办?

    原地死守,依托叶县或者洛阳等城池进行顽抗死守,那同样是取死之道!

    这几年来,就没哪怕一个城池真正挡住了楚军的进攻的,甚至楚军在攻坚作战的时候,火力还要更加的凶猛,更不好对付。

    长沙、九江,赣州,桂林,梧州,扬州,淮安,不管是哪一个都是被当地明军打造的跟铁桶,号称数十万大军也不可能攻克的坚城要塞。

    结果在楚军的火炮之下,全都是跟纸糊的一样。

    所以,单纯的依托城池而守是没出路的。

    杨嗣昌,朱大典就是前车之鉴。

    在左良玉看来,面对楚贼的大规模北上,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逃!

    撤离汝州乃至撤离河南,然后去其他地方继续发展,比如山西。

    这不仅仅可以暂避楚贼的锋芒,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拉长楚贼的补给线。

    左良玉和楚军交手也有好几年了,对楚军的各种情况多少还算是了解,再说了他左良玉麾下也有新标军,也拥有大批火炮的。

    他很清楚自己的新标军也好,楚军也好,都有着一个即是优点,同样也是缺点的地方。

    那就是大量的火炮!

    优点是大量的火炮可以带来强悍的炮兵火力,只要炮弹管够,那么就是一路炸过去凶猛的很。

    缺点也是大量的火炮,需要大量的弹药才能够发挥出战斗力来,没有了炮弹的火炮就是一堆废铜烂铁而已。

    而弹药这东西不仅仅昂贵,而且还沉重的很,需要从后方的制造并运到前线来,这对运力的需求是非常庞大的。

    火炮本身以及大量的弹药的运输,需要大量的骡马,而这些骡马又带来了一个同样严峻的问题,那就是粮草消耗极大,最终又反过来需求大量的粮草。

    由此就导致了想要维持一支炮兵部队的持续作战,对后勤力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而这个要求,随着补给距离的增援将会翻倍增加。

    左良玉自己手底下也是有好几十火炮的,之前也试过调集炮兵部队进行远距离机动作战,每一次这么干那粮草等各种物资的消耗,都会让他心痛无比。

    他哪怕是把大半个河南都掌控在手里,进行各种搜刮钱粮,但是也难以维持太大规模的炮兵部队进行机动作战,尤其是远距离作战。

    而楚军那边呢,火炮更多,他们的补给线更长,这意味着他们的补给难度也更大。

    当了解到这些后,两年前左良玉心中就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想法了。

    和楚贼交战,绝对不能让楚贼安安心心的慢慢囤积物资,然后再给自己来一波狠的,必须时刻打击他们后勤补给线,并且通过运动战,主动放开一定的空间诱敌深入。

    这个诱敌深入也不是为了伏击楚军,纯粹是为了进一步拉长楚军的补给线。

    补给线一场,补给难度就会成倍增加,到时候前线的楚军自然也就缺乏弹药粮食了,再打起来可就容易多了。

    没有了大量弹药作为支撑的楚军,在左良玉看来也不过是一群纸老虎而已。

    而这种想法在过去的几年里逐步成型,最终开始提前规划。

    最终,左良玉选择了山西!

    山西位于黄河之北,而且山西南部、东部都有着大山,道路难行,自己依托群山而守,楚军想要打进来的难度可是极大的。

    而群山的背后的山西腹地,虽然不算富裕,但是多少也能让左良玉凑集到一些钱粮养军。

    只要能把山西掌控在手中,未来不敢说和楚军争锋,但是依托山西周边的复杂地形把楚军挡在山西之外还是勉强可以做到。

    而山西的西边则是陕西孙传庭,孙传庭这人他以前没多少了解,但是最近两年孙传庭却是凶猛的很,依托组建的新秦军愣是把祸害了陕西多年的各路流贼打个抱头鼠窜,先斩杀高迎祥,然后又把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陆续击败,逼得这几个大流贼头子只能带着少数骨干藏身大山之中苟延残喘,丝毫没有数年前纵横陕晋豫楚等地豪气。

    对于孙传庭,左良玉还是有一些信心的,觉得孙传庭应该能够守住潼关,进而把楚军挡在潼关之外。

    未来孙传庭把守陕西,自己坐镇山西,完全可以笑看天下风云,坐等局势出现新的变化。

    至于山东,北直隶乃至明廷以后会如何,那就不是他所关心的了。

    关心也没用,他可不认为山东和北直隶那边能够阻挡楚军的北伐!

    看看北伐的楚军兵力吧,光是师就有十几个之多,火炮数百上千,从江北一路往北打,几乎没有一合之敌。

    杨嗣昌在江北,依托扬州和淮安都战败了,这后头没有多少生力军的山东和北直隶大概率也是挡不住的。

    至于边军……

    边军倒是有不少,但是也不能全部抽调出来啊,真全部抽调南下的话,蓟辽防线分分钟完蛋,东掳立马就能长驱直入,到时候这一场战争估计就不是明军和楚军的事,而是东掳和楚军再打了。

    再说了,即便是把这些边军都抽调南下,左良玉依旧不认为他们能够挡得住楚军的进攻。

    可以说,对未来的局势的判断,左良玉是非常悲观的。

    所以当楚军开始北伐的时候,他实际上就已经开始做实际性的北撤准备了。

    要不然也不会在楚军刚杀入汝州府等地的时候,直接就能带着好几万的大军迅速北撤,并且还目标明确,一路直奔山西而去。

    ——

    退守山西,这是左良玉在一年前就已经正式敲定下来的计划,为此,过去的一年多来,他其实已经做了诸多准备。

    比如提前派人勘察路线,制定北撤路线,甚至连北撤后的落脚点选在在那里,准备在那里驻防兵力抵抗楚贼进入山西这些他都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计划。

    就连进入山西后,如此掌控当地的官兵也是有了众多的计划。

    如今山西南部驻防的一个参将,就是他昔日的部下,去年被他举荐到山西任职参将,手底下有着好几千兵力。

    除了这人外,还有其他好几个人也是他安插过去,或者是提前拉拢好了的。

    退往山西的全盘计划,左良玉已经是早就准备妥当,现在楚军一杀到汝州,尤其是当左良玉发现北上的楚军里骑兵不少的时候,他自然就毫不犹豫的率军北撤了。

    撤往洛阳之后休整了几天,顺带把偌大的洛阳也劫掠一空,带着大批钱粮铁料铜料等物资以及足足好几千人各种工匠,尤其是枪炮工匠,左良玉在五月中旬又一次撤出了洛阳,紧接着渡江前往黄河北岸。

    此时,左良玉率领的麾下大军以及工匠、民夫等总人数,已经超过了十万之众。

    十万人浩浩荡荡的继续北上,翻山越岭朝着山西而去。

    这一操作,直接让楚军这边的将领目瞪口呆,而明廷那边就更不用说了,崇祯都气疯了……

    据传连续下十几道的圣旨,要求让左良玉率军停止撤退,南下抗击楚贼。

    结果这些传旨的钦差们,连左良玉的面都没见着……

    人家左良玉都已经认定,大明王朝这栋大夏即将倾覆了,那里还会搭理什么钦差啊!

    再说了,他不管这么说都算是擅自撤退,更不打算掉头回河南和楚军死磕,这个时候见什么钦差啊,纯粹自找麻烦。

    ——

    左良玉不顾大局,直接跑路了,而接到了崇祯的圣旨,让他们率军入关勤王,抗击楚贼的一票宣大、蓟辽等地的边军将领们,同样也是对此争论不休。

    五月下旬的时候,祖大寿、吴三桂等一票辽东的边军高级将领们就是聚集在一起,就是商讨着要不要入关勤王。

    不过不少人还是持反对意见的,比如吴襄父子就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入关。

    朝廷想要调边军入关,但是一个铜板都不给……这没好处也就算了,关键的是入关和楚贼干架,那风险可是大的很。

    不过,虽然有人反对,但是最终蓟辽那边的边军,尤其是辽东那边还是抽调了兵力入关勤王。

    辽东那边虽然说被将门世家所掌控了,但是明廷也一直很重视当地,派过去的巡抚等文官还是能够稳定当地局势的,而且洪承畴也是威望不错。

    洪承畴和其他几个文官,自然是一力支持入关勤王的。

    有洪承畴和几个文官在上头压着,哪怕是祖大寿也不敢明面上抗旨不尊。.

    所以这入关的兵力最终还是派了,但是派遣入关的兵力也不多,只有大约三万人而已,剩下的依旧窝在辽东各城防备东掳的袭击。

    祖大寿带着一票将领,包括吴襄在内亲自率军入关,其他将领包括吴三桂等人留守辽东。

    而洪承畴也是率领了两万多蓟镇一带的边军,嗯,其实也就是之前洪承畴从陕西带来的两万多主力秦军。

    两部相加,兵力约六万人左右,浩浩荡荡的一路南下……

    只是刚走到幽州城附近,他们就开始饿肚子了,因为随军携带来的粮食已经吃的差不多了,而朝廷却是没有给他们补充任何的粮食……

    祖大寿率部前往幽州城索要粮食,结果被关在城门外,进都进不去!

    之前崇祯好几次下旨召见祖大寿,现在祖大寿来了,崇祯以及一票内阁大佬们却是没勇气放他入城……

    索要粮食不成的祖大寿气不过,直接纵兵劫掠,引来一堆人弹劾祖大寿以及其他将领,随即崇祯下旨训斥了祖大寿等将领,顺带洪承畴都被扣上了一个督军不严,纵兵劫掠的帽子。

    蓟辽六万大军一路争吵扯皮,一路劫掠凑集粮食慢吞吞的南下。

    于此同时,楚军第三军也已经杀到了山东东昌府聊城城下,并且只花了一天时间就拿下了这个严重空虚的城池,随即分兵东进济南城。雨天下雨的老子就是要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