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宅屋 - 历史小说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在线阅读 - 第499章 刘招孙教子

第499章 刘招孙教子

    后世历史爱好者在研究大齐帝国官制时,经常容易犯下的错误是说大齐制度为齐承明制。

    从表面上看,齐国官制与前明颇为类似,仔细比较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在中央,以首相替代内阁,六部(礼户吏刑工兵)直接对皇帝负责。

    首相授大学士衔(华盖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等),正二品。

    设内廷大总管,东方祝为首任总管,大总管位列十二监、二十四衙门之首,与首相一起,有批红之权。

    区别于明制的一点是,武定皇帝对外戚勋贵势力颇为重视,另设成国公头衔,由外戚勋贵担任,与首相、大总管一样,亦享有奏章批红权。

    如此以来,大齐顶层便形成了相权、宦权(大总管)、皇权、外戚勋贵四权分立的局面。

    首相负责对全国事务进行票拟(提出处理意见),大总管与勋贵负责对票拟批红(批准意见,代行皇权),最终诏令下达前,须呈皇帝御览。

    大总管下设掌印太监一人,秉笔太监若干,掌印太监统管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掌东厂、镇抚司(蓑衣卫)。

    齐中枢设六部(行宫、王宫各一套班子,一实一虚),六部下各设清吏司,其中户部、刑部各十三清吏司。

    令设检察院、友爱寺。都察院由前明的都察院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友爱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由前明大理寺发展而来。友爱寺、检察院、刑部因同掌司法,合称中央三司。

    此外,大齐废除前明官制六科给事中(即言官),废除掌侍从,原先的谏诤、补阙、拾遗、审核、封驳诏旨等职责,由训导官负责,御史亦被废除。

    在地方,大齐延续从元代便开始施行的行省制,仍旧为省、府、县三级,省府县三级主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为乡、村,乡村皆为农会、商会选出代表直接管理。

    大齐行政机构,远期规划为三京八十一省(包含安南、朝鲜、日本行省),三京为中京(天心城)、东京(平壤)、南京(雅加达)。

    八十一省除关内三十六省外、还有辽东四省、蒙古五省,朝鲜三省、倭国十省、安南国六省、真腊国(今柬埔寨)三省、暹罗国(今泰国)六省、占城国(今越南南部)三省、苏门答剌(今苏门答腊岛八昔)两省、爪洼国(今爪哇岛)三省、湓亨国(今马来半岛)两省、三弗齐国(今苏门答腊岛巨港)三省、渤泥国(今文莱)两省····

    其中,均州(顺天府)一带的直隶府合称直隶。

    各省最高行政长官为巡抚,下有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行都指挥使司(合称地方三司)

    大齐与前明在军事方面的差别,后文会详细介绍,这里暂时不表。

    ~~~~

    太初三年三月,武定皇帝颁布诏令,委任原吏部侍郎葛业文为河南巡抚,南明降官路振飞为湖北巡抚,两人在洛阳谢恩后,立即分赴开封、襄阳,走马上任。

    为加强对新占领区的统治,避免大军东征朝鲜期间后院起火,各府州县的官员都换成开原系老人,一大批从学堂毕业的训导官、商会学徒进入府州县衙门任职。

    在大清洗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农会,凭借着武力支持,架势牢固掌握县以下权力,代替了原先依靠宗法、族长统治乡野的“乡贤”治理体制。

    在农会强大攻势下,农村旧制度彻底碾碎。

    太初三年春天,武定皇帝在中原、荆襄划了几个圈,一座座崭新的屯堡学校拔地而起。

    荆襄流民陆续迁出大山,进入屯堡耕地;各府州县孩童,纷纷入学学习。

    按照大齐教育法令,帝国幼童,无论汉苗蒙古女真,无论男女,六岁以上,十二岁以下者,都必须进入学堂学习识字,学习自然科学、军事、地理、等学科知识,当然,也少不了对大齐皇帝、大齐军队的感恩学习。

    从儿歌“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到“没有武定皇帝就没有新中华”,武定皇帝三岁能骑马,五岁能杀敌,十岁已经指挥大军作战····

    在战兵代表、商会代表,训导官、各科老师敦敦教导下,诸如此类的“真理”,被牢牢镶刻在所有学生脑海深处。

    训导官森悌得意洋洋道:“他们(学生)或许会忘记自己姓甚名谁,但绝不会忘了是谁将他们从饿殍中拯救出来,给了他们新生!”

    刘招孙对这种狂热的造·神行动,既不反对,也不支持。

    一切顺其自然。

    孩童所需学费,由翰林院全部承担。

    这样做可以将诠释知识的权力,从占人口不到百分之二的儒生士子手中夺回。

    谁能掌握识字的百姓,谁就能掌握舆论,谁就能掌握历史。

    孩童学成之后,可选择进入工坊当学徒,去军队到辅兵,去探险队探索远方。

    ~~~~太初三年四月,武定皇帝返回辽东前夕,他派勋贵长宁侯金大久,违命侯朱由校率洛阳官员和工匠,浩浩荡荡,从河南出发前往均州,支援均州新都建造。

    四月初八日,太上皇率一众扈向离开河南,向辽东进发。

    在营建都城期间,发生了两件灵异事情,准确说都是祥瑞。

    当时,营造新京的木料,大都是在四川砍伐的,先在长江上放木排顺流而下,到了汉口这些木排要被截住,然后再顺着汉江运到武当山。

    有一根木材很奇怪,到了汉口它不是像别的木头横着浮在水面上,而是直直的站在水面上。

    金大久派人官员司马平到水下看,发现这个木材下面还有几尺高,没落到底,觉得很奇怪,就说是神把这个木料留下来,用于天心城的宫殿建筑。最后,均州军民用绳索把这个木料拴着,拖到了工地,作为皇极殿正梁,在后来的《京城瑞应图》里面,有很多船拉着木料从黄鹤楼经过的画面。

    第二件祥瑞是这样的,当时工匠从各地到均州,走的多半是水路。

    由于齐国开出的工钱很高,人们不惧南明皇帝三令五申不准与齐国交接,还是有人源源不断赶往均州投靠。.

    湖南湘潭有个百姓名叫刘忠,他带了几只船从湘潭那一带出发,行至光化县,快接近均州时,一个叫羊皮滩的地方,遇到大风暴雨,船就停靠在岸边,突然看到上游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游下来,他们就用长竹竿把它拨到岸边。一看,是直径两米多的一个大钟,他们都怀疑这是皇宫大钟,就把它献到了长宁侯。

    金大久喜出望外,以为祥瑞,把这个钟供在刚刚建起的钟楼里面,并八百里加急将此事禀告太上皇。

    此即为“水涌洪钟”。

    正在回辽路上的太上皇,闻听此事,却没有表现出一丝欣喜,冷冷道:

    “告诉长宁侯,以后不要再胡乱进献祥瑞,朕派他去均州,是让他好好督工的,不是让他整这些花活儿的!”

    ~~~~~

    一路无话。

    经过一个半月的长途跋涉后,四月底,太上皇的行鸾逼近山海关,第十兵团主官郑一石早早得到消息,出山海关十里迎候御驾。

    刘招孙对山海关防务颇为重视,此地为连接关内关外的要道,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原本历史上李自成最终失败,便和这山海关撇不清关系。

    “末将谨遵圣上教诲,一面加强第十兵团训练,一面敦促农会、商会,敦促农户屯田,去年一年,辽西新开荒田地三万亩,可养活······”

    郑一石穿着身精良甲胄,黑色的披风遮住了他渐渐隆起的小腹,他带着两名亲兵在前面走,武定皇帝跟着他登上山海关城墙,林宇吴霄李自成三人紧随其后,充满警惕望向四周。

    刘招孙认真听完郑一石禀告,又在这位老部下的带领下视察了关内商铺,对郑一石这段时日的表现颇为满意。

    五月初,返回辽东。

    将近两年的南巡行动圆满结束。

    五月七日,太上皇的行鸾由沈阳广积门入城,沿朝阳街,径由午门入皇宫。

    顾命大臣钱谦益、周永春等,替代小皇帝出午门迎候,太后杨青儿、金虞姬以及太妃陈圆圆也在人群中。

    刘招孙与群臣后妃一阵寒暄,当日便回了皇宫。

    次日,太上皇唤来小皇帝,询问刘堪功课学业。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

    刘招孙取出戒尺,虎视眈眈望向儿子。

    “则什么?”

    四岁三个月的刘堪睁大眼睛,一脸无辜的望向父亲。

    “伸手出来!”

    连打两下后,太上皇怒道:“好好背,背不出,今天就不能玩竹蜻蜓了!”

    刘堪强忍住悲伤,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金虞姬杨青儿都看不下去,挥退东方祝,两个女人开始指责他太过严厉,刘招孙听了立即反驳道:

    “朕三岁便开始读书?朕可以,他为什么不能?让你们惯坏了!”

    金虞姬骂道:“你那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跟着武当道士鬼画符,给死人念道经·····”

    刘招孙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

    转眼间,小皇帝到了出阁讲学的年龄,武定皇帝钦定由钱谦益、周永春、汤若望、王时敏、担任帝师。

    钱谦益是东林党魁,周永春是齐党头目,两人势如水火,负责教授小皇帝儒家教义,历史经典,王道霸道;

    汤若望是来华传教士中学识最高的一批,负责教授小皇帝自然科学知识;

    王时敏乃万历首辅王锡爵之孙,南直隶苏州府太仓人,书画了得,负责教授小皇帝书法和绘画;

    刘招孙亲自上阵,天天带着刘堪蹲马步,练习八极拳基本招式以及弓马骑射。

    在武定皇帝的督促下,帝国的第二位皇帝,从四岁开始,文学艺术科学地理历史体育心理全面发展,为他后来成为千古一帝奠定了坚实基础。梦吴越的挽明从萨尔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