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宅屋 - 历史小说 - 明末大寨主在线阅读 - 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乾开海

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乾开海

    崇祯的骨子里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虽然每逢变故,崇祯总是忍不住在母亲的画像面前哭诉一番,但是事后他总是能收拢心神,将心思放在国政之上。

    祖宗传下来的基业,虽然日趋衰败。

    但是对于崇祯来说,他是不愿意这大好的河山毁在自己的手里的。

    因此,有那么一段时间,他反复思索救国之策,即便是楚行治下的大乾已经成了势头,难以抑制。

    但是崇祯心里很清楚,虽然伪乾一时间覆灭大明是不可能,但是他却在着大明刨动的根基。

    仅靠一个洪承畴,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崇祯还认真的选拔着将领,希望靠优秀的将领,将伪乾如同西北一样,将势头打下去。

    崇祯反复思索任命孙承宗为帅失败的原因,最红崇祯的出来的结果是,主帅和方面级别的将领虽然优秀,但是将领终究差了那么一些意思。

    至于大明的弱势,崇祯心里很清楚,但是大明时局衰败,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他无法短时间内改变。

    他要做的就是靠如今的条件,短时间内,挖去所有的毒瘤。

    可就在崇祯憋着一口劲儿,想着选拔将领的时候,前线又传来伪乾贼军已经成为强弩之末,再不见先前借助弇山之战胜利,假装退兵,实际上派出多股精锐部队进攻的消息。

    而河南和湖广各州县聚集民勇,击退贼军的奏报,又开始如同雪花一般,由地方上不断呈报上来。

    由洪承畴上奏,自己亲自修改的民勇招募令终于奏效了。

    崇祯也终于欣慰的长出了一口气。

    崇祯知道,这招募民勇,是让地方做大做强,朝廷的政令不通畅的一条思路。

    但是时局到了眼下这个样子,崇祯已经没有办法。

    而且,崇祯也不是完全被动,他无法放心由督抚掌控独立于朝廷的进队,所以崇祯修改后的招募民用令,只允许州县自己办理,督抚不得过问。

    崇祯觉得,单凭这一招,就能长时间限制伪乾。

    让楚行龟缩在山东和南直隶二地,不能动弹。

    崇祯这边儿这口气刚出完,西北就传来了消息,戴罪立功的曹变蛟在西北打的非常不错,在陈奇瑜的率领下,打了好几个漂亮仗,嚣张的不可一世的高迎祥被撵的到处跑。

    不过这群反贼的整体力量虽然被削弱,但是有过一次上当受骗经验的崇祯,敏锐的发现,反贼的骨干力量并没有丢失。

    诸如李自成、张献忠、高一功等人,依然活跃在各地。

    崇祯很清楚,只要他们不死,西北那种地方该乱还是要乱的。

    因为西北根本不涨粮食了,崇祯绞尽脑汁,也没有办法让西北生产足够的粮食来养活足够的人口。

    甚至崇祯在知道西北情况艰难的情况下,还是要收取赋税,让西北本来就不富裕的日子,更加雪上加霜。

    吴牲倒是被他派出去了。

    吴牲是崇祯手下为数不多的算是有真才实干的臣子,对于西北的情况也非常了解。

    吴牲不止一次跟自己提及,防御、边寇、练兵、恤民四难,及议兵、议将、议饷、议用人四事,也跟自己谈了一些解决办法。

    但是他提及的策略,崇祯除了蠲免一些地方的赋税之外,就只剩下撒撒内帑的银子,赈济灾民。

    至于其他的修筑要塞,改善民生的措施,崇祯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崇祯现在的主要问题其实跟楚行一样,都是缺钱。

    但是两个人缺钱的原因完全不一样。

    楚行缺钱,就像是高速发展的创业公司,资金流不太够用,必须想办法开源,才能更好的加快项目的发展,让公司做大做强,然后上市。

    而崇祯缺钱呢,就像是一家运营了几百年的老公司,濒临倒闭,到处都是赔钱的项目,而且为数不多的赚钱项目,还让一家小公司给抢走了。

    于是乎,他只能想尽一切办法,筹钱来堵窟窿。

    股东和高管们一看公司不行了,老板也很凶残,根本不愿意花钱补贴朝廷,大家都想尽办法在这个残破的公司捞钱。

    就只剩下崇祯一个人,他哪怕是有再多的祖宗传下来的家业,也不够他补贴一个偌大的王朝的。

    而此时此刻,思索了许久,崇祯还是将心思再次放在西北上。

    对于西北来说,很多大臣们的想法是直接舍弃这个赔钱的项目,让他们自己折腾去吧。

    跟之前朝廷放弃吐鲁番、放弃奴儿干司,其实是一个道理。

    他既然乱,还不挣钱,我们就不要这个项目了呗。

    对于这种想法,崇祯皇帝是完全不认同的。

    西北如果丢失,先不说整体形势的崩坏,单说这群没法自我养活的百姓,就会蜂拥而出,给朝廷造成致命的打击。

    要知道,秦军的战斗力是真的强。

    不然当初朝廷也不至于有一股不小的声音,希望朝廷定都长安了。

    而且崇祯心里还有另外一番心思。

    这西北之地虽然不咋地,但是那也是祖宗们费劲心思保住的疆土,今天丢陕西,明日丢云南,祖宗能有多少土地够自己丢失呢?

    细细的梳理着方略,崇祯琢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乌斯藏,吐鲁番,林丹汗各部是否可以联合,用来镇压西北的叛乱。

    此外,就是自己要给陈奇瑜多少物资,多少兵力去镇压。

    思索了许久之后,崇祯心里大致有了些底气。

    那就是大致的方向,未来还是要在西北,只有将西北的这群贼子消灭的干净了,自己才能腾出手来,全力对付伪乾逆贼。

    正准备休息,看着大明的舆图,崇祯的眉头微微一皱,偏了偏脑袋,崇祯的心头咯噔一下子。

    因为崇祯又发现了一处祸患,那就是辽东的女真人。

    西北、东南、东北三个方向,都有敌人,这可如何是好。

    这个问题,崇祯之前就思索过。

    但是他最终得出了一个答案,当初秦朝统一天下,就是从西北开始的,如今虽然西北衰败,但是整体民风彪悍。

    若是让他们杀出来,那真的是可以一鼓作气,灭了大明朝的。

    所以自己,当不顾一切,先灭杀此贼。

    可自己会不会错呢?

    如今的朝廷跟之前可真的不一样了,一口气三个巨大的祸患,稍有不慎就是亡国灭种。

    “不不不,朕怎么会让大明亡在朕的手里。”

    崇祯摇头,为自己竟然这般恐慌而失笑。自己虽然算不上雄才大略,比不了列祖列宗,但自己起码算是一个勤勉的君主。

    大明坐拥两京十三省,如今只是乱了那么一丁点的地方。

    怎么会亡!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大明坐拥两京十三省,丢掉一两个行省无所谓,如今的伪乾也好,西北之乱也罢,都是些小麻烦,只要自己认真一下,就能解决。wap..OrG

    但是对于大乾来说,哪怕是得到一个苏州府也足够他们欢欣鼓舞了。

    因为随着楚行朝廷在快速变革,其实大乾之下的每一地,都在快速变化着。

    大乾与崇祯的皇命一旦走出京师就要大打折扣不一样,大乾的官员可都是老老实实执行着王命的。

    所以可以毫不掺假的说,大乾正在进行一种从上而下的变革。

    当然,对于改变这件事情,诸如苏州府这样的城市,那些普通小市民是没有什么深刻感觉的。

    对于苏州城内普通市井小民而言,这苏州城里不管是明王朝当家还是大乾王朝当家,关系都不大。

    对他们唯一有影响的就是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所造成的物资紧缺。

    之前苏州城内的封锁虽然只是陆地封锁,城内的军民可以从水道得到物资的补充,但是这些物资补充满足军用有余,但是要想满足全城百姓的需求还是不够的。

    所以不至于饿死,但是物资紧缺,米粮价格上涨是肯定的。

    如今战事结束之后,城内外的商贸往来恢复正常,他们也就是恢复了日常的生活,顶多就是讨论讨论伪乾贼军,不对,应该说是大乾王师的点点滴滴了。

    对苏州城里改朝换代感触最大的乃是城内的那些投降的官吏以及大户人家!

    虽然王越撤出苏州城的时候,是带上了大量的官员以及家眷,同时也是带走了大量的大户人家,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带走的,更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跟着离开的。

    和以往的攻城战一样,破城后,投降的明军官员不多,品级也不算高,大多都是中低级官员。

    而大户的人家即便是走了,但是也是会留下一部分人手留守的,这苏州里的家业不能说丢就丢啊,总的留下部分人手看着。

    所以当吴子霖召见了明军降官后,所看到的明朝降官一个高级官员都没有,品级最高的就是一个正六品的同知了。

    这些能够出现在苏州知府衙门里的降官,不仅仅是投降了,而且还是投诚,至于因为没能逃走最后被抓了俘虏的明朝官员其实还有一些,其中还有几个四品、五品的官员,不过那些高级官员是死活都不肯投诚。

    等待这些死活不肯投诚的官员,不外乎是监押甚至是直接斩首了。

    而对于眼前这些投诚的中低级官员,吴子霖却是按照大大乾王朝的老规矩,先是恐吓一番,然后又是激励了一番,最后是随便安排了他们些许职务,让他们用心办差,不要胡思乱想之类的。

    安抚投诚官员自然是最简单的事,反正这些投诚官员们也没啥大用,管理苏州吴子霖可是用不着他们。

    进入苏州城之前,吴子霖就已经是在吏部的安排下,组织了一整个苏州府知府衙门,乃至下属各县的行政班子了。

    也就是说,虽然之前苏州城还没有拿下,但是吴子霖却已经是当了足足两个月的苏州知府了,如今不过是带着他的行政班子移驻苏州城而已。

    行政事务好解决,不过后续的诸多事却是让吴子霖有些头痛。

    进城的时候,大王楚行也还在城内,并召见了吴子霖,听取了吴子霖关于今后治理苏州的方案,并且也是提出了若干要求。

    啥要求?

    很简单,就是要让吴子霖尽快的恢复乃至发展苏州的农业以及商贸,为大大乾王朝提供大量的粮食的同时,还需要提供丰富的税收。

    毕竟这年头的南直隶地区,其实还是一个传统并且相当富饶的粮食生产区,粮食的产量并不会比梧州和桂林少,甚至更多。

    而苏州还是商贸重镇!

    当时的吴子霖脑子一发热,就是对着楚行夸下了海口,说是今年苏州府肯定会为国库提供至少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的国库税收,明年翻倍达到三百万两!

    其实当时他刚把话说出口呢就是后悔了,今年一百五十万两银子,明年三百万两银子?这可是个天大的任务啊。

    虽然说大大乾王朝治下的老区那边都已经定下了好上百万两银子的税收任务,苏州更加富有,按照道理来说税收应该更多的才对。

    但是如今苏州府刚经过激烈的战事,恢复民生以及商贸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而且现在已经过去半年多了,剩下的时间收取足够的银子,这可能性不大。

    至于明年翻倍,就更加困难了。

    虽然说大大乾王朝早已经确定下来,拿下苏州后就大力发展海贸,但是发展海贸也是需要时间的,此外这大乾海军实力渣渣,如今的沿海都还在人家明军水师的掌控之下呢,能有多少人大着胆子来苏州进行贸易啊?

    但是后悔归后悔,既然都胯.下了海口,这明明知道很难办到,但也是必须得硬着头皮干啊!

    所以他一边是让税务部门的同僚们进行高效而积极的征税,另外一方面也是准备着召见城内的士绅大户们,商讨工商一事。

    就苏州这地方,单单靠农业税可是无法完成一年三百万两银子的税收,必须依靠工商业,尤其是必须依靠海贸。

    而海贸这玩意,又不是大大乾王朝官方能够自行组织的,得靠海商们。

    吴子霖打算组织这些大户们重开海贸,而且还是大规模的海贸,重新打通苏州到南洋各地的航线。

    这海贸如果搞得好,一次中等规模船队的利润就得有二十余万利润呢,然后还有海关税收这一项的进补,这两项加起来,比收农业税赚多了。

    不过当他见到了那些士绅大户们,却是相当失望,因为这些士绅大户们虽然表面上恭恭敬敬,也是当场表示对大大乾王朝的各项新政策,尤其是税收政策表示赞同等等。

    但是对于吴子霖所说什么发展工商业,合作海贸等却是兴趣缺乏。

    吴子霖也是知道他们顾忌什么,一方面是工商业这东西说起来容易,但是想要发展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至于海贸更难了。

    你当人家明军水师是假的,现在明军水师已经是把珠江口给堵住了,你们伪乾自己组织商船队想要进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而且谁知道大乾能够在苏州城待多久,万一几个月以后朝廷官军又杀回了苏州,他们这些主动和伪乾贼军合作的大户们,岂不是要遭到朝廷的清算。

    所以他们打算很简单,既然伪乾贼军占领了苏州城,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该交税就交税,哪怕是伪乾贼军要什么捐献也认了。

    但是其他什么事就不掺和了,大家伙都是家大业大的,他们还是打算先看看风头,尽可能的避免和伪乾贼军进行直接接触。

    说白了,他们就是想要明哲保身!

    你们伪乾贼军爱干啥就干啥,反正我们是不掺和了。

    这事搞的本来打算大干一场的,直接以官府的身份插手海贸,甚至是组织商船队的吴子霖相当失望!

    他之所以想要拉上这些大户们,自然不是单纯因为他们的钱财,而是因为这些大户们也是什么简单人物,这些人在战乱时期都能够组织船队来往苏州和外海贸易,一个个都不是什么简单角色,银弹攻势,背后站着明王朝的大人物等等不一而足。

    大乾王朝想要搞官方船队进行海贸赚大钱,如果拉上他们,进出苏州可就容易多了。

    单靠大乾王师自己的官方力量,可没办法冲破沿海的明军水师拦截,但是这些商人们却是有的!

    不过既然官方船队搞不了,大不了就是扶持民间船队,至于民间的船队怎么通过明军水师的拦截进出苏州城,这就不是吴子霖自己所要担心的问题了,这些商人们都有着各自的手段和途径,犯不着为他们担心。

    所以到了最后,吴子霖放弃了高官方海贸的想法,然后开始出台了一系列的估计工商业的政策。

    并且此举还是得到了工部、户部等部门的支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工商的政策。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楚行亲自颁发的一份关于鼓励工商业发展的王命,外界将这一到圣旨看成是大乾王朝开放工商业,开放海禁的政治表态,外界甚至称之为大乾开海疏。

    这可是相当重要的政治表态,比什么减税更加直接,因为这年头的商人们其实是非常具备政治敏感性的。

    一份表态支持工商业发展的圣旨,这可就代表着大乾国主的态度,而国主出口无戏言是谁都知道的,哪怕这个国主是叛军国主,也同样如此。

    除了在政治上表态支持外,各种相配套的工商政策自然是不会落下的!渤海郡公的明末大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