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宅屋 - 都市小说 - 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在线阅读 - 198 诚意满满的买诗集送小说

198 诚意满满的买诗集送小说

    虽然曹志强的做法有点朝令夕改的意思,有那么点不靠谱,但谁让他是出版社真正的创始人呢。

    整个红光出版社,都是曹志强从无到有建立的,他还有财权跟人事权,所以大家只能听命行事。

    就这样,随着曹志强的一声令下,所有人都投入到出版《破碎虚空》的项目中去。

    由于原稿已经有了,所以只需要进行一下文字校对,再搞点插画,然后就可以直接拿去印刷厂排版印刷了。

    这其中,最大的成本就来自于印刷厂的印刷成本。

    原本呢,曹志强以为这个印刷成本会很高,是打着倾家荡产的主意去做,甚至都想到去银行贷款了。

    可实际出书的时候,却发现成本远没他想的那么高,甚至低到让他感觉十分离谱的地步。

    一本16开的,加了大量插画的《破碎虚空》。

    外加一本同样16开的,同样加了不少插画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两本16开的书,全部采用此时比较高级的157克铜版纸,油墨也是用的好墨,那么两本书加起来的印刷报价有多少钱呢?

    答案是,如果是起印三十万册,两本书加起来的成本,不过七分钱一本!

    没错,两本书的成本就是七分钱!

    不是七元,也不是七毛,真的只有七分钱!

    平均每本书的印刷成本不过才3.5分钱!

    如此一来,三十万套的起印成本,加起来也不过才两万一千元!

    看到印刷成本如此便宜,不是他想象的二三十万,曹志强立刻决定加码,直接起印一百万套!

    结果呢,因为印刷数量翻了一番还多,价格再次被压低,只需要六万块就行了。

    也就是说,这两本书加起来的所谓一套,平均下来的成本,才不过六分钱一套!

    由于一套是两本书,再具体下来,等于平均一本书的印刷成本才三分钱!

    印刷价格之所以这么低,除了这时期的印刷成本本就不高外,也跟曹志强的后台支持有关。

    因为曹志强找的印刷厂,不是外面的印刷厂,而是红光机械厂的内部印刷所。

    而且为了方便,曹志强找印刷所帮忙之前,是先去找了李厂长。

    李厂长对于曹志强,那一向是非常看好跟支持的。

    加上红光出版社严格来说也是红光机械厂的亲儿子,当爸爸的没理由不照顾亲儿子啊。

    尤其是,这还是红光出版社成立以来的第一炮,那更是要加大支持力度。

    因此,红光机械厂的印刷所,这次的印刷是真正的成本价印刷。

    所谓的“真正的成本价”,严格来说是一种亏本印刷。

    因为红光机械厂的印刷所,在印刷这批图书的时候,只算了纸张跟油墨的钱,其他像人工费、电费、折旧费等等都没算进去。

    毕竟曹志强要的是高标准的157克铜版纸,这玩意儿在这个时代,价格还是挺高的。

    实际上,如果曹志强不是在红光机械厂印刷,去其他印刷厂的话,价格起码翻一番。

    比如之前的作家出版社,他们出版曹志强那本诗集的时候,印刷成本是五分钱一本。

    看起来五分钱更少。

    可作家出版社的印刷纸张,用的是第一档的100克铜版纸,里面没有插图,封皮也不是200克的厚卡纸,所以质量方面远不如曹志强新印刷的这套书。

    而且作家出版社之前只是印一本诗集,用纸数量更少,远不如曹志强现在这套书的用纸数量。

    光一个《破碎虚空》的用纸量,就抵得上四本《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了。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都是平装书的缘故。

    如果曹志强要搞精装书,印刷价格起码翻三倍都不止。

    既然印刷成本这么低,曹志强也不能白让师傅们干活。

    所以曹志强又自掏腰包,总共花了五千块,给印刷厂的全体师傅们发了津贴。

    别说,这五千块的威力那是相当大。

    要知道,此时红光机械厂的印刷所,是国企内部单位,过去都是按照计划派任务,确切的说是只听领导命令,那工作热情可想而知。

    红光机械厂的印刷所,为何只用纸张跟油墨的成本价,去给曹志强定价?

    就是因为红光机械厂内部印刷所的工人,无论给谁干,工厂都会照常发工资,只要不违背上面的领导命令就行。

    至于电费跟折旧费也是如此,干不干的,都是工厂报销,印刷所不需要承担这方面的费用。

    而红光出版社也属于红光机械厂的下属单位,一个工厂的下属单位给下属单位干活,不给钱才是基操。

    只是呢,红光出版社性质特殊,属于承包经营制,所以成本方面必须拿钱,红光机械厂总厂,是不会承担购买纸张与油墨这块儿费用的,但也就只是这两个费用了。

    然而,当曹志强给出五千块钱,不是白给的,其实是一种激励性的奖金。

    按照曹志强的规矩,一百万套图书,如果三天之内能印刷完成,并且保质保量,五千块全发。

    要是超过一天,就扣五百元。

    如果超过十天,奖金就全部扣没了。

    在这种激励政策下,谁不玩命干啊?

    只需要玩命干三天,平均每人就能拿到一百块,这谁不乐意?

    因此,这个政策一出,加上真金白银往那一放,印刷所工人的热情瞬间就被点燃。

    原因很简单,曹志强的加班奖金,实在是给的太高了。

    你想一下,一个印刷所的工人,总共才只有五十人。

    五千块钱一平均,等于平均每个人能拿到一百元啊!

    这特么抵得上印刷所普通工人三月的工资了。

    当然,这必须是在三天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完不成任务,多一天就扣一天钱。

    不过正常来说,如果材料够,肯加班,三天内是可以完成一百万套的。

    这可是印刷所的所长,自己帮着曹志强制定的规矩,那还能不清楚吗?

    所以说,什么九九六,零零七,只要钱给的够,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讲,那就真的是福报!

    吊儿郎当混日子,不是大家乐意的,是没办法才这样。

    真要是努力干活就能赚到更多的钱,谁不干活是傻子。

    就这样,在曹志强的激励政策下,加班加点三班倒的大干快上的情景,时隔十七年后再次出现。

    这种所有工人都争着加班的情况,看的印刷所的老所长是老泪纵横。

    甚至连李厂长跟董书记都被惊动了,特意来视察了一下。

    在看到印刷所工人那干劲十足的场面后,他们同样是唏嘘感叹了很久,对曹志气的喜爱也更深了一层。

    话说回来,印刷成本压的这么低,那么零售定价该是多少呢?

    本来曹志强是想定价25元一套的,不过这个价格立刻吓坏了众人。

    因为这个价格的话,这书根本卖不出去,因为太高了,高的离谱。

    最后商量来商量去,最终定价是十元一套。

    没错,就是十元一套,比曹志强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那套诗集,价格只贵了两元!

    就这,还是曹志强力争的结果,要是按照余德利的说法,本来想卖六元一套的。

    而且让曹志强无语的是,大家之所以能同意定价十元一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这套书里加了曹志强的那本诗集。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一本书的价格其实很便宜,市面上质量一般的书,一般也就两三元钱一本,质量差点的书,一本才三毛五毛。

    不过有一种书是特例,那就是诗歌。

    诗歌在这时期,还是一种高大上的做平形式,毕竟更精炼,难度更高嘛。

    所以在这个时期,诗人的地位明显比其他人高。

    比如说,同样是作家,你说自己是小说家,我说自己是诗人,那我诗人的地位就是比你小说家的地位高。

    这是约定俗成的,而且是大众心中认可的。

    也正因为这样,当初作家出版社出版曹志强那本诗集的时候,才定了八元钱的定价。

    这个定价本来就很高,不过也符合诗集的定价策略。

    因为这时候的诗集单价,的确就是比同类书高。

    但相对的,诗集的销售量也非常低,受众群体太小。

    所以啊,也正因为诗集是小众书,当初的作家出版社,才肯跟曹志强定了个内部的版税分成合约,而不是买断制。

    如果是出小说,之前的作家出版社就不会那么搞了。

    曹志强这套搭配销售的图书,要不是有《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这本诗集,而且里面还加了曹志强的亲笔签名跟前言,外加曹志强亲笔画的不少素描画,本身具有很重要的纪念意义,那这套书也卖不上十元的价格。

    换言之,在大多数人看来,这套两书搭配的销售,《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主要的,至于《破碎虚空》则是个搭头,哪怕《破碎虚空》这本书更厚,内容也更多。

    不过这个大多数人,不包括曹志强跟赵守文。

    因为赵守文是《破碎虚空》的主校对,所以对这本书的内容很清楚。

    而在赵守文看来,《破碎虚空》情节紧凑,磅礴大气,尤其是武学理念,更是带有一种还珠楼主的奇幻色彩,反正赵守文自己是相当喜欢。

    所以赵守文认为,这本武侠小说是难得的精品,一旦上市,肯定会受欢迎。

    对于赵守文的认可,曹志强十分受用,哪怕他知道这本书肯定没问题,但在别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还是有点受伤的。

    其实这个别人,主要指的是主编余德利跟社长周怀恩。

    余德利不说了,身为主编,校对把关是应该的。

    至于社长周怀恩,曹志强给他的定位是审核。

    因为曹志强发现,这个时代的出版社,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审核管理。

    这个时代,上面没有一级一级的评审小组,出版社出图书,也不需要送审。

    所以对于出版社出的图书内容,主要靠出版社的自律。

    当然了,这个自由是相对的,一些明显反动的言论,还有一些没被平反的作者,是不允许出版的。

    另外,出书虽然自由简单,可一旦你的书出版后出了事儿,比如因为各种原因被人举报了,一样是要被追责的。

    可总体而言,八十年代的出版社,真的是超自由,超宽松,以至于这时期的出版社人员,动不动就放飞自我。

    不信的话,你去看看市面上的书,哪怕新华书店这种正规书店,里面都能找到大量很huang很暴力的图书,而出这种图书的出版社,竟然都特么是正规出版社!

    可以说在整个八十年代,国内的各个正规出版社,在上面几乎完全没有审核,且出版内容超自由的情况下,真的就全靠自觉自律了。

    也正因为如此,曹志强才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让吉祥物一样的周怀恩社长,去做内容审核的工作。

    简单来说,周怀恩的工作,就是看看要出版的图书内容,是否有违规或者敏感内容,如果有,就赶紧修改。

    周怀恩是老派的保守人物,他如果能认可图书的内容,大概率就没啥问题了。

    好在呢,《破碎虚空》的内容,本就比较健康,又是纯粹的幻想类通俗文学,相对来说比较宽松。

    而在这些人的努力之中,曹志强本人也没闲着。

    他身为总经理,此刻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打通销售渠道。

    对此,曹志强也不陌生,他直接找到出版局的陈局长,再通过陈局长,约了新华书店总店的书记跟经理,大家一起吃了个饭。

    吃过饭后呢,还一人给了一千块钱的现金红包!

    有了这层公关活动,效果是杠杠的。

    新华书店的高书记最终拍板,以后只要是红光出版社的图书,新华书店都以五折的价格购买。

    也就是说,以后红光出版社出的书,新华书店都以半价吃掉,并且会通知下去,红光出版社的图书,在新华书店下面的门店进行零售的时候,会尽量摆放在显眼的地方。

    麻蛋,总共只花了三千块的红包,外加一顿一百多块的大餐,就能拿到这么大的优惠力度,这特么赚翻了啊!

    要知道,这可是新华书店总店的政策,就等于说是新华书店总部的决策了!

    而目前的图书发行市场,依旧是新华书店一家独大,跟邮局形成两大垄断的局面。

    只不过新华书店更倾向于图书,而邮局更倾向于期刊,侧重点略有不同。

    但再怎么说,这也是全国性的发行机构。

    这种发行机构,能让一个点扣,其利润都是海量的。

    只是跟人吃了顿饭,每人给一千块,就能拿到五折的优惠力度,真是超划算。

    当然,这也是占了京城的光。

    只有在京城首都,才有这种动不动影响全国的便利性,要是别的地方,恐怕就没这种便利性了。

    于是乎,在所有人加班加点的通力协作之下。

    只用了一周的时间。

    如此诚意满满的,真正“强子出品”的“买诗集送小说”,外带“强子”亲笔签名加亲笔绘画的典藏版套装,就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中,正式上架销售了!唐居易的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