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宅屋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工业狂潮在线阅读 - 第四百零三章 捞锰结核

第四百零三章 捞锰结核

    不得不说,攀登工业高峰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算陈立东拥有重生 系统双外挂,也堪堪在工业技术领域有了一些建树,在金属材料、机械制造、高端装备方面,有了些能够吹得出来的成绩。

    这些成绩,在别人看来,绝对是小母牛上天了,可陈立东还不满意。

    离着改变华夏、改变世界的小目标还差好多呢!

    现在蓝星的加工制造水平,在他的眼里,真的有些LOW。

    就拿手机产品来说,顶流还是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那几样,能拍照,带蓝牙都能成为热销的噱头。

    汽车也土,即使BBA的一些时尚款,照样入不了陈立东的法眼。

    还有就是小姐姐们穿的服装,刚开始流行薄漏透,但也就那样,跟后世比起来,哼哼......

    毕竟与重生前差了接近20年,土也没办法。

    现在陈立东没有别的追求,他资金不缺,经过去年9.11那次摸鱼,弄了个钵满盆满。

    麾下产业无数,如果不看系统,他都记不过来。

    女人吧......这个话题工业文不宜展开写。

    各位书友大大您想想,对一个心理年龄超过50多岁的人来说,男人和女人那点事,早就看得明明白白,有啥可稀罕的?

    所以,论起追求,陈立东现在只想朝着点满科技树努力。

    作为被系统附身的人,要时不时完成系统给出的任务。这些任务有一定规律,那就是离不开工业和科技,绝不会出现让宿主恃强凌弱、屠城灭国的任务。

    所以,只要沿着工业和科技这条路不断追赶,就能为后续出现的任务做好铺垫。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在早下手,将来就能轻松些。

    攀科技树,跟盖摩天大厦一样,要从基础开始,一砖一石的精心雕砌。

    科技创新,对原始学历只是中师的陈立东来说,只能在嘴皮子上说说,或者剽窃些后世的点子,真让他学理论、搞创新,绝对一个头两个大。

    他原打算让机械仆从搞科技研发,实践证明,这些机械仆从真的缺乏创新能力,就算老大陈天一也不行。

    尽管网络上有个“天一教”,还打出了“信天一、得真理”的口号,但陈天一只是表现得博闻强记,要让他独立自主搞科研,可就费劲了。

    陈立东感觉,机械仆从们普遍缺乏的就是这种独立的人格和自主创新能力,也许这是天生的短板,或者是来这个世上时日尚短。

    就算陈天一他们哥10个,也才“出生”七年半的时间。

    但想一想,也许缺乏独立自主创新能力才正常。

    看看“说明书”就知道,机械仆从是从属于宿主灵魂意识的金属生命体,他们使用的是经过工业助手改造过的智能操控系统。

    说白了,机械仆从们的脑袋也是一种电脑,可能算是传说中的“智脑”,他们脑袋里所储存的数据资料肯定比人脑记得多,连上网能还能搜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但,总不能让一台电脑去搞科研吧。

    所以还得依靠“凡人”一砖一瓦地把东华的科技大厦垒起来。

    所以,这次东华的七级工评审搞的热热闹闹,全网皆知。

    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把东华重视科技、重视人才,高薪养人的名气打出去。

    赵汝衡回到家里,就听说了东华评定七级工的消息,他给孙静打电话聊天时,孙静还跟他说:“赵老师,要不您来东华吧,现在还能赶得上七级工评定。”

    赵汝衡问了句:“七级工不是只允许从集团内的六级工参评吗?”

    孙静说:“原则上是那样,但集团文件规定,可以破格推荐。我们东华评职级,看的是能力和水平,您只要加入东华,凭您的那些著作、论文、奖项,绝对能上去。

    您要是过来,把关系放在东华科技,让孙岚经理给您报上来,这七级工肯定有您一份。”

    赵汝衡听得出来,孙静这是在代表东华赤果果拉拢自己。

    电话里,赵汝衡又跟孙静聊了聊返程的安排,没有就是否改投东华表态。

    不过,晚上的时候,闺女带着外孙过来,赵汝衡就聊起了东华的这些消息。

    闺女听说东华在挖父亲过去,明确建议说:“爸,你应该过去,你看人家给出的待遇,500万能在咱沪市买处小别墅了。”

    赵汝衡的房子是120多平的三居室,是所里统一分配的住房,公开价是1780元每平米,赵汝衡作为研究员级别,每平米交了1200元,只花了不到15万。

    在他家小区后边,就正在建一处别墅区,听说每平米价格3800元,每栋400多平,500万能买三套了。

    媳妇也开始念紧箍咒:“老赵啊,你也算把一辈子卖给了所里。现在都已经到退休的年纪了,不如就退下来,给东华卖卖力气,凭你的本事,还评不上个七级工?”

    赵汝衡也心动了,他把半辈子奉献给了华夏造船事业,国家也给了相应的职级和待遇。

    但是,现在自己已经过了退休的年纪,算是超龄服役,虽然薪酬比退休前还高,但跟东华给的条件,真的没法比。

    赵汝衡这几年算得上老骥伏枥,他心里的念想就是晋级华夏工程院院士。

    不过从目前的形势判断,八成药丸,因为701所开始承担航母的设计任务,这才是国家重点项目,航母交工之时,就是朱弘昌当院士的时候。

    在这个领域,没人能争得过朱弘昌了。

    所以,赵汝衡从去年就已经开始泄了气。

    要不就试试?

    可是手里现在还有708所与东华签订的重型绞吸船的协议,两边都是东家,这叛变的事儿怎么说得出口呢?

    ......

    远东共青城的钢铁厂,肖霍洛夫和沃罗宁也在聊七级工的事情。

    这座钢铁厂,权属上归东华钢铁,随着韩江铁厂改制给东华,以及金山钢铁、西联钢铁厂的建设,远东这边的华夏员工少了一大批。

    而钢铁厂的规模却不断在扩大,肖霍洛夫开始从本地招募员工,这样也拉动了本地就业。

    不过肖霍洛夫还是喜欢华夏来的工人,那些人的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真的比国人强不少。

    他现在和沃罗宁正在冶炼一批钛合金板材。

    这种板材,往往用于飞机大梁、隔框等结构件的加工制造。

    随着加工工艺的改进,这种钛合金也被用于发动机的压气机段、发动机罩、排气装置等零件。

    远东钢铁厂早就掌握这种钢材的冶炼工艺,不过这批钢材不是用在飞机上的,而是用来建造深潜器。

    陈立东提的要求是,用这种深潜器,至少能载人潜入到4500米的深海。

    到4500米的深海去干啥?当前的目标是捞取锰结核。

    锰结核,又叫做多金属结核、锰矿球、锰矿团、锰瘤等。

    它是一种铁、锰氧化物的集合体,颜色常为黑色和褐黑色。

    锰结核的形态多样,有球状、椭圆状、马铃薯状、葡萄状、扁平状、炉渣状等。

    锰结核的大小尺寸变化也比较悬殊,从几微米到几十厘米的都有,重量最大的有几十公斤。

    锰结核中各种金属成分的含量大约是:锰27-30%、镍1.25-1.5%、铜1-1.4%及钴0.2-0.25%。

    其他成分有铁6%、硅5%及铝3%,还有少量钙、钠、镁、钾、钛及钡等。

    锰结核广泛地分布于蓝星海洋2000米到6000米水深海底的表层,4000米到6000米水深海底的品质最佳。

    关于锰结核的来源,有人说它是风化的岩石被海流带到大洋沉淀。

    也有说是来自火山,海中的岩浆喷发产生的大量气体与海水相互作用,从熔岩中搬走一定量的铁、锰,使海水中锰、铁越来越多。

    还有人说,它来自宇宙,宇宙每年要向蓝星降落2000到5000吨宇宙尘埃,它们富含金属元素,分解后也进入了海洋。

    锰结核密集的地方,每平方米面积上就有100多公斤,简直是一个挨一个铺满海底。

    总之,各国的研究证明,锰结核是不断生长的,以现在的能力和手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它们,就像土豆一样摆在海洋的底层,伸手可得。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山姆、太阳、日曼等国搞了试验工厂,不久之后就放弃了。

    因为要想把这些“土豆”弄出海,要建立海底采矿场,使用深海作业机械将“土豆”从海底捞起来,再用海底采矿机械,利用水力把锰结核连同海底的泥沙吸上去,通过输矿管道,输送到海面的船上来。

    这么折腾,经济上不划算。

    可是陈立东在上次处理海面溢油时发现,系统熔炉能够放到海水中使用。

    在海底使用系统熔炉,所回收的物资同样是由操作人员选择的范围。

    熔炉开启,不是打开空间裂缝,也没有出现海水哗哗流过去的状况。

    这就让陈立东能够在海底建立矿场,在海底捞取锰结核,然后喂给熔炉。

    蓝星哪里锰结核最多?

    答案是太平洋北纬6°到20°,西经110°到180°之间,宽度约200千米,面积约为1080万平方千米。

    这里是一个比较平缓的广阔的深海丘陵地带,水深在3000到6000米之间,海底沉积物多为硅质软泥和粘土,有利于锰结核富集。

    这个海区75%以上海底为锰结核所覆盖,分布密度在每平方米10千克以上。

    因此,这个海区还被称作“锰结核的银座”,世界海底锰之路。

    这部分海域,靠近赤道的位置,濒临岛国索亚。

    陈立东准备开发一种载人深潜器,把机械仆从们放下去,在海底捞取锰结核矿,开黑喂熔炉。滨海观潮的重生之工业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