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宅屋 - 历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在线阅读 - 《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二十六

《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二十六

    《周易》问答

    问:《左传》里记载的《周易》是个什么样的内容格式?

    答:《左传》一书里无论是引用《周易》里的文辞以阐明事理,或是以《周易》筮之的筮例所反映的《周易》与今本《周易》完全是个不相同的格式,即《左传》所用的《周易》是“繇题”式《周易》文本。

    现将《左传》一书里引用《周易》的文辞以阐明事理的例子举例如下:

    “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曰:吾闻之,虫莫知于龙,以其不生得也。谓之知,信乎?对曰:……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不然,《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飞龙在天。’其"夬"曰:‘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坤》之"剥"曰:‘龙战于野。’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

    这一段记述了“昭公二十九年”的秋天里有龙出现在绛城郊外,魏献子听说此事,并向蔡墨问龙一事。蔡墨回答魏献子时,是引经据典来证明他认为古时候是有龙的。蔡墨所引用的就是《周易》“乾”、“坤”两文里出现带龙的句子,来证明所认为古时候有龙的证据。

    我们先看今本《周易》里“乾”卦内容格式。

    《乾》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我们通过今本《周易》“乾”卦结构格式及内容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里引用《周易》“乾”里的凡带龙的内容及称谓对比来看,《左传》里引用《乾》里带龙的句子等同于今本《周易》“乾”卦里带龙的“爻辞”。

    现列举如下:

    《乾》之"姤"=“《乾》里的"初九"

    《乾》之“同人”=《乾》里的“九二”

    《乾》之“大有”=《乾》里的“九五”

    《乾》之“夬”=《乾》里的“上九”

    《乾》之“坤”=《乾》里的“用九”

    我们通过这一引例中的称谓及内容,发现“春秋《周易》文本,以《周易》一书里的符号及名称,作为《周易》每篇里“繇题”(或称“繇称”)的排列格式。因《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里引用《周易》“乾”里凡带龙的句子称谓是“姤”、“同人”、“大有”、“夬”、“坤”,即五句话。而我们可从今本《周易》“乾”卦里看到的一共是‘八句话’,分别是:一句是《乾》卦的卦辞,即“元亨利贞”。有六句是所谓的“爻辞”,从“初六”到“上九”的称谓及爻辞内容。还有一句为“用九”的称谓,其爻辞是“见群龙无首,吉”。其中六句的爻辞里有两句爻辞,即“九三”与“九四”爻辞中没有带“龙”一说。所以《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的引用中就没有引用这没带龙的两句话。若按《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里的引用称法,来恢复春秋《周易》文本里的《乾》篇,就是如下的结构形式及内容:

    ()乾、元亨利贞。

    ()姤:潜龙勿用。

    ()同人: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履: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小畜:或跃,在渊,无咎。

    ()大有: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夬:亢龙有悔。

    ()坤:见群龙无首,吉。

    (说明:因打不出“画符号”,故以()括号是代替)

    这就是春秋《周易》文本里《乾》的结构形式及内容,这种结构形式,正是以《周易》一书里的符号及名称来排序《周易》每篇里的句子题目(是以每篇里所用的一个六联体“画符号”的第一划变起而产生出一个不相同六联体“画符号”做为第一“繇题”的“画符号”),自然每个六联体的“画符号”和《周易》里名称已是相配合在一起的了,知道了一个“六联体画符号”,也就知道是什么名称。如看到一个()这种六联体“画符号”,就知道是《乾》里的“画符号”。故春秋文本《周易·乾》里的以“繇题”为编排繇辞的序列,就是用六个逐次变化的“划道”所产生出六个不同的《周易》里所用的“画符号”和名称来使用的。如春秋时期《乾》里所用的“画符号”是由这种“ ”六个相同的符号上下排列组成,若从初划符号“ ”变成“∧”(其它五个划符号不变),就得出不同于《乾》里所用“画符号”之外的另一个六联体“画符号”,即《夬》里所用的“画符号”。也就把这个“画符号”和《夬》名称用作《周易·乾》里的第一“繇题”里符号和名称。《乾》里的其五个“繇题”如此类推,所通过“变划”,逐此得出其它的“画符号”和名称来。如《乾》里所用的“夬”、“大有”、“小畜”、“履”、“同人”、“姤”的名称(《周易》里六十四篇被分割成六句繇辞的有六十二篇,其只有《乾》与《坤》里多出一句繇辞,《乾》里用《坤》名称和“画符号”作多出一句繇辞的“繇题”符号和名称,相反《坤》多出的一句"繇题"则用《乾》符号和名称),这样才会出现《左传》里说的“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田’”、“其‘同人’曰‘见龙在田’”的说法来。

    我们再看《左传》一书里记载的“以《周易》筮之”的筮例和出现的“其繇曰”的说法(这说明那时把《周易》里的句子看成是卜筮的“繇辞”了)。

    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秦伯师于河上,将纳王,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诸侯信之,且大义也!继文之业,而信宣于诸侯,今为可矣!’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公曰:筮之。遇《大有》之“睽”,曰:吉。遇‘公用亨于天子’之卦,战克而王享,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为泽以当日,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大有》去《睽》而复,亦其所也。晋侯辞秦师而下。”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见棠姜而美之……武子筮之,遇《困》之“大过”,史皆曰:吉。示陈文子,文子曰:夫从风,风陨妻,不可娶也!且其繇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困于石’,往不济也,‘据于蒺藜’,所恃伤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无所归也。崔子曰:嫠也何害!先夫当之矣!遂取之。”

    我们也将以上《左传》以《周易》筮之的筮例说法,把《大有》和《困》的格式恢复如下:

    《大有》

    ()大有、元亨。

    ()鼎: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离: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睽: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大畜:匪其彭,无咎。

    ()乾:厥孚交如威如,吉。

    ()大壮: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困》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兑: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萃: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大过: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坎: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解: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讼:困于葛藟,于臲兀,曰动,悔有悔,征,吉。

    由此证明《左传》里无论引用《周易》或是以《周易》筮之,同是一个文本的《周易》,即“繇题”式《周易》(或称春秋文本《周易》。这种文本《周易》的内容格式是

    “画符号”十名称十文辞十繇题符号十繇题名称十繇辞”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