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宅屋 - 历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在线阅读 - 《周易》政治哲学演讲(三十三)

《周易》政治哲学演讲(三十三)

    卷一:正本清源话《周易》

    第六章:“八卦”筮术的历史源流揭示与批判

    (兼论因《周易》一书所用那套符号而衍生出的八卦筮术,成为《周易》蒙冤千古的历史根由)

    第二讲:(续)八卦符号和名称的由来及对"八卦"取象筮术的说明

    那么春秋史巫如何用八卦取象来卜筮的,看《左传》一书里的记载: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利用宾于王’。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宾于王’。独有观焉,故曰其在后乎。风行而著于上。故曰,其在于国乎。若在异国。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则配天。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及陈之初亡也。陈桓子始大于齐,其后亡也,成子得政。”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陈厉公是蔡国女人所生,所以蔡国人杀了五父而立他为君。生了敬仲,在敬仲年幼的时候,有一个成周的太史带着《周易》去见陈厉公。陈厉公让他卜筮,卜得的是《观》里的《否》繇辞。周太史说:这就叫做‘出聘观光,利于作君王的上宾’。这个人恐怕要代替陈而亨有国家了吧?但不在这里,而在别国,不在这个人身上,而在他的子孙。光,是从另外地方照耀而来的。“坤”是土,“巽”是风,“乾”是天。风起于天而行于土上,这就是山。所以说,‘出聘观光,利于作君王的上宾’。庭中陈列的礼物上百件,另外进奉束帛玉辟,天上地下美好的东西都齐备了。所以说,‘利于作上宾于君王’。还有等着观看,所以说他的昌盛在于后代吧?风行走最后落在土地上,所以说他的昌盛在于别国吧?如果在别国,必定是姜姓之国。姜是太岳的后代。山岳高大可以与天相配,但事物不可能两者一样大,陈国衰亡,这个氏族就要昌盛吧?果然,陈国第一次被楚国灭亡,陈恒子就开始在齐国兴盛起来。后来陈国再次被楚国灭亡时,陈成子就取得了齐国的政权。”

    而从这一筮例中看出叁个信息。一,在春秋时期,《周易》在成周太史的手里已是被篡改后的文本,即繇式《周易》文本。被当作筮卜之书运用了。第二,虽是把《周易》一书用于筮卜,可从断筮上是用六十四画符号的某一“六联体”符号的上下“三联体”符号取象,后称之为的“八卦”符号。以及“繇称”里出现的“六联体”符号的取象来算人事吉凶的。这说明已把《周易》一书的符号,名称衍生出了八种取象的卦学内容,并且把《周易》一书的政治哲学文辞内容变成筮辞运用了。第三,这个时期把《周易》变成筮书之用,还没有附会上阴阳,五行生克内容。只是八种取象,即天、地、风、火、水、泽、雷、山。并将这八种物象分配到三画一组(即“三联体”符号)的那八个符号(即后称的“八卦”符号)里。关键是《周易》里所用的那套符已被史筮改造成"八卦"筮术上的一套起卦工具,若筮出某一卦,就看那一卦画符号的内外所属“八卦”里的卦象来比类、联想、附会所要问的吉凶结果来。这《左传》里第一筮例就是为一诸侯的儿子算卦。

    从这一筮例所出现的内容说法,我们看与《周易》一书有关或无关的都有哪些:有关联的内容,其一,“六十四卦符号”《周易》一书里确实有,但已知不是《周易》里始创,《周易》一书中所使用,还不称卦符号。那套符号还不是筮术上的专用符号。即《周易》时代里还没有把六十四画符号演变成筮术专用符号工具。其二,筮出的〝《观》之《否》〞这种称法里的这两个名称,是“春秋《周易》文本”的格式所称法,而是《周易》被篡改后的卜筮称法。其三,筮例中的那句话“观国之光,利于宾于王”,这确实是出自《周易》原创一书,《周易·观》篇文章内容,却有此句内容。但原初不是用于占辞,而是《观》篇内容里论述政治道理的组成部分。这三项内容算是与《周易》一书有关联的。

    那么我们再看这第一筮例,在解卦时运用的内容与《周易》不相关联的东西。其一,断卦时出现的“坤是土”,“巽是风”、“乾是天”、“山”这些内容不是《周易》一书里《观》的内容。其二,断卦时所用的“土”、“风”、“天”、“光”、“山”这些内容是来自于“八卦”筮术上的取象,与《周易》一书内容不相干。其三,更主要的是起筮(卦)方法(下节讲到如何用那套符号的起卦方法),不与《周易》有关。所以“八卦”筮卜中的起卦与断卦的两个重要环节都是与《周易》不相干的事。而与《周易》相干的,是史巫把《周易》一书变成六繇式的占辞,而用于筮卜了。《左传》里记载的“以《周易》筮之”的筮例,所依据的是“春秋《周易》文本”进行的筮例,已是将原创《周易》篡改成“六繇式”的而错用于卜筮了。

    从《左传》一书里记载,已知春秋后期开始用“六十四卦”(即八卦筮术)进行筮卜了。通过这一筮例来看,“八卦”筮卜是龟骨占卜衍生术。因为龟占,要看烧灼后的龟壳的变化出的纹路“象雨”、“象雾”,纯有占卜师的想象,还叫信口开合,并且成本太高。而八卦筮卜相对简便,又节省成本,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左传》记载中虽有龟占例子,但运用“八卦”筮卜趋于发展上的主流。从这一筮例的推断,听起来很有“道理”,非常“逻辑”。而周太史一断就断了个八辈子的事情吉凶来。那么周太史是如何推断的呢?周太史就是用的“八卦”取象(不过当时还不称八卦,只是有其内容,而无其名称),就是那些成为筮术上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这八种名称及代表的八个三划道(即“三联体”符号)一组合的符号以及取象名称。所以“八卦”的“符号”、“名”、“象”是三位一体的。如八卦中“乾”卦的符号是“≡”,而取象是“天”。这种三位一体后称之“八卦”,正是通过《左传》中的筮例所看到的。

    《周礼》记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别皆六十有四”。

    在算卦上把八经卦,又称为本卦,因认为是有“八经卦”交互重叠产生出“六十四卦”。而六十四卦又称“互卦”(这都是卦学上的称法与内容,不可混淆于《周易》)。而六十四卦皆为重卦,在算卦上,由八经卦重叠而称互卦。按八卦卦学,六十四卦又有名称,这与《周易》一书六十四篇文章的名称是有区别的。如卦学上的八卦重叠出六十四卦的名称是由八卦取象及结合《周易》一书中的原有名称而产生出新的卦学上的六十四卦名称。如“乾为天”、“天地否”、“地天泰”等。"八卦"筮术上的六十四卦名称与内容是《周易》一书里看不到的东西。

    我们已知《周易》一书有六十四篇文章,虽有六十四画符号和六十四篇文章名称,如《乾》、《否》、《泰》等。而没有“乾为天”,“天地否”,“地天泰”这种称法,也正是“八卦”筮术与《周易》一书的不同。正如八卦筮术里的“六十四卦”之一的“天地否”卦,虽然画符号与《周易》一书里《否》篇里的画符号一样的,但两者的名称与内容是不同的,筮术上叫“天地否”,而《周易》一书里却有一篇文章,首字是"否"。八卦筮术里的“天地否”卦符号,上卦为卦学上(或称八卦筮术)的八经卦里的“乾”卦符号,取象为“天”,下卦为“坤”卦符号,取象为“地”。可通过“天”与“地”取象用在筮卜上去联想、比类人事吉凶。而《周易·否》篇内容是讲述政治上闭塞不通会导致由盛向衰的转化现象,没有什么“天”、“地”的说法。这就是八卦筮术与《周易》一书的区别。八卦筮术是从六十四画符号及《周易》一书名称所衍生出的筮术东西。

    我们也看到春秋史巫用八卦卜筮时,又错用把《周易》文辞篡改成“繇辞“的过程。

    通过以上对《左传》里的第一筮例分析,已知史巫所用《周易》筮之,是史巫把《周易》改造成繇式结构形式的而进行卜筮之用了。不过是将《周易》里的六十四符号与六十四名称,改造成“八卦”卦学内容。也同时把《周易》里的文章内容改变成了筮辞而运用了。所以“八卦”的取象与筮卜中的运用结合《周易》里的句子当筮辞而算人事吉凶。这与《周易》原创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两码子事。从第一筮例中的解卦取象,是“八卦”筮术里的内容,《周易》一书没有这取象说法。再一从第一筮例里的“断卦”方法来看,“八卦”筮术即不是学问,也没有任何神秘可言,更不可能对人事的未来能够有所预知。“八卦”筮术上的那套方法与实际的人事吉凶之间是风马牛不相及。

    《周易》一书本不是为筮卜写的筮辞,而是一部政治哲学。是史巫见《周易》里有六十四画符号,变成算卦上的卦符号后,也就错把《周易》文辞当占辞而改造为筮卜之用,但最终认为《周易》不适应于占筮而放弃,这是不争的事实。到汉朝构建出“八卦纳甲筮法”,彻底抛弃了以前史巫用《周易》筮之的方法。然而“八卦纳甲”筮术与战国时期的“八卦”取象及结合《周易》里的文辞当占辞的那种卜筮之术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并不是“八卦纳甲筮法”有了什么科学性,就能达到卜问人事吉凶的目的。“八卦纳甲”筮术一样是巫术的东西。正是“八卦纳甲”术同样不可能预知人事的吉凶。因“八卦纳甲”里的五行生克与人事之间同样没有因果关系,两者之间是风马牛不相及。只因后封建社会里的二千多年里的“八卦纳甲”筮术没有中断及消失,一是帝王专制文化里需要“神道没教”,即需要神秘文化的帮衬;二是“八卦纳甲”筮术(包括“八字”、“风水”、“相术”等)发展中衍生出真正使其不败的秘密武器——“江湖术”,在算卦背后起了支撑。这是后话。

    我们接下来看《左传》一书中记载的两则卦例。非是以春秋《周易》文本进行的卦例,即不同于繇式《周易》,而是所用同时代里并存的《连山》或《归藏》筮之的筮例。

    《左传》一书记载有两则卦例,即《僖公十五年》与《成公十六年》中所记载的卦例,并不是以《周易》筮之的筮例,而是繇式《周易》文本以外的同有六十四个六联体符号和繇式《周易》相同六十个名称的书进行算卦的卦例,即所谓三易之法里的《连山》与《归藏》之卦例。

    现将这两卦例抄录如下:

    ⑴《僖公十五年》:“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卜徒父筮之,吉‘涉河、候车败’。诘之,对曰:‘乃大吉也,三败必获晋君。其卦遇《蛊》曰:‘千乘之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失狐蛊,必其君也。《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实落材亡,不败何徒?’”

    ⑵《成公十六年》:“公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复》曰:‘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国蹙王伤,不败何待?’公从之。”

    上一卦例(或称筮例),已知秦晋两国发生了战争,秦出兵伐晋所筮的一卦。而第二卦例是晋国伐郑国时,郑求救于楚,楚出兵救郑与晋军对阵时,晋历公卜筮所得的一卦。这两卦例如《周礼》中所云的《归藏》或《连山》之书。这种书是由原创《周易》而模仿产生出的东西(严格地说,《连山》与《归藏》本不是卜筮之书,因内容同样不是算卦语),同样是被史巫错用于"八卦"筮术(关键是那套符号演变成了筮术工具),同样是见其有那套六十四个符号所导致。被史巫用于卜筮人事的吉凶。本身“八卦占筮”一说在《周礼》里也有记载:“占人:掌占龟,以八筮占八颂,以八卦占筮之八故,以视吉凶。”这种不同于被史巫所改造的春秋《周易》文本之外流行的"卦"书,在今天考古上已被发现,即被认为考古发现王家台秦墓竹简上的《归藏》,这竹简《归藏》的体例格式与《左传》里记载的这种卦例反映的卦书格式是一样的。都只有卦画符号十卦名称十卜事之辞(或称筮辞),还没有编排进去“繇辞”(后称“爻辞”)内容的卦书。

    那么,这两卦例所用的卦书,无论是《归藏》或《连山》,又是如何断卦呢?

    而这种卦书的断卦方法,从“其卦遇《蛊》”这一卦例来看,是用这卦中的一句卦辞来断卦,又结合《蛊》卦的卦象(即卦例中说的《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这里的“风”与“山”是《蛊》卦符号中的八卦取象,用来断所占问事项的吉凶。与繇式文本《周易》卜筮的方法基本一样。只是用繇式《周易》卜筮方法即结合繇称里的繇辞,又多了一项结合繇称符号上的八卦取象。而《连山》或《归藏》的八卦卦书,只能用起出某一卦里的卦符号中的八卦取象和后面的卦辞来算所问人事上的吉凶。正如这第一卦例,既用《蛊》卦画符里的八卦取象,又用《蛊》卦里的卦辞相结合来推算所问事情的吉凶。而第二卦例《复》,则只用《复》卦里的卦辞,即“《复》曰:‘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来算所问事情的吉凶。

    由两卦例里的名称与符号而知,是从《周易》一书借用符号与名称而产生的卦书,这是其一;其二,在算卦方法上,则是用八卦取象,或结合卦辞。这无疑证明八卦筮术是从《周易》里所用的那套符号衍生出的东西,并不与《周易》相关,八卦筮术本身有自已的产生与演变历史,故不能把八卦筮术混淆于《周易》一书。

    总之,由以上内容已知,这是史巫通过《周易》一书里所用的那套符号衍生建构的八卦筮术,并又以八卦符号取象,成为卜筮上的方法之一。

    那么,八卦筮术又是如何起筮的(起卦,即算卦上如何得出某一卦,来算卦的),起筮上又离不开什么做为必备的工具呢?

    接下来我们讲述,《周易》里所用六十四个六联体符号,被史巫改造成“六十四卦符号”,而成为八卦筮术上的一套必备算卦工具。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