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宅屋 - 修真小说 - 蜀山悬剑传在线阅读 - 第七百二十八章 冗长朝会

第七百二十八章 冗长朝会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

    ……

    朔望朝是中朝,上朝的官员皆是四品以上的朝臣。

    进入宣政殿,文武百官分列两侧。

    这数十人中,有一大半官员白复都认识。白复发现大家看自己的眼神,不仅有羡慕,还有深深的敬畏。这就是棒杀獒卫、杀人立威的效果。

    今日朝会主要有几个议题:

    首先,当然是军事。如今虽然渤海郡国、新罗和扶桑的联军被白复逐一荡平,但史思明的叛军依然在都畿道、河南道和唐军对峙。

    除此之外,吐蕃在大唐的西陲蠢蠢欲动,几乎将陇右道全部鲸吞蚕食。

    其次,是大唐捉襟见肘的财政。旷日持久的战争,让大唐疲惫不堪、百姓流离失所、百业凋敝。

    财政问题中,又以漕运、盐铁、平准、财税为先。

    百官们喋喋不休,半个时辰过去,没有一个问题得出结论。

    白复缄默不言,仔细聆听,很快便观察出朝会的特点:越是关乎国计民生的要事,越是三言两语就讨论完毕,甚至得不出决策意见;一些无足轻重的琐事,反倒会来来回回,争论不休。

    白复略微思考,便找到了症结所在:军事、漕运、盐铁、平准、财税这些举措,专业复杂,很多朝臣并不通晓。为了不暴露弱点,要么不发表意见,糊弄过去;要么洋洋洒洒、讲些大而化之、永远正确的官场套话、空话,没有任何建设性意见。

    反之,家长里短的琐碎小事,大家日用体会,都能说道两句。于是,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整个朝会,看似唇枪舌剑、讨论激烈,实际上,没有做出任何决策,没有拿出任何有效举措和方案。反倒在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上浪费太多时间。

    白复不由联想起自己在中军大帐,参加军事会议的场景。

    郭子仪和李光弼治军,最反感这种“伪会议、伪政务”。

    郭、李两位将军虽然治军方法迥异,但都注重效率,讲求实效。

    郭令公规定,除军情紧急的情况外,平日战备时间,每天早晨中军大帐升帐,只讨论三件最重大、最紧急的军务。

    何为重大、紧急的军务?由行军司马和诸军统帅一并定夺。

    其余琐碎杂务,由各军将领自行决策。

    郭令公采用这种做法的缘由:军中诸事繁杂,人的精力有限,需要把最旺盛的精力、最多的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唯有此,才能保证重大战略决策不出现颠覆式的错误。

    白复参加过几次这类军事会议,所有到场的将领个个精神抖擞,大家把精力聚焦在事关大军生死的重要谋划上。比如行军路线、营地驻扎、行列阵势、作战策略、将领调动管理、赏罚奖惩等。

    除此以外的具体事务,由各军将领自行决策,不拘一格,充分调动将领的积极性,发挥将领所长,将将士们的潜能激发出来,并且发挥得淋漓尽致。

    所以,郭令公统领的朔方军虽然看似轻松自由,实则外松内紧,战力毫不逊色。

    如果说郭令公治军是举重若轻,另一位名将李光弼治军则是举轻若重。

    李光弼将军非常严谨,按照最严格的纪律训练军队,打造职责明确、层级有序的作战指挥系统。

    无论是平日战备,还是战事胶着;无论是冲锋陷阵,还是修建防御工事,甚至军营卫生、人马伙食等,军中大小事务,李光弼将军一定事必躬亲,不留一处死角。

    不过,李光弼将军很少开大会,经常召集与军务相关的三、五个将领,开小会。

    开会前,让行军司马把会议材料发给诸将,让大家会前认真准备;会上严格控制讨论的时间;

    李光弼将军反对沉闷冗长的会议,把节省时间上升到备战的高度。谁要是在会议上夸夸其谈、言之无物,浪费大家的时间,轻则痛斥,重则军棍。

    同时,李光弼将军务实高效,格外注重会议实效。军事会议结束,尽可能要得出结论、做出决策。方案和举措,要能落地、能执行。

    白复在这两位统帅账下都效力过,郭、李两帅对待军事会议和决策的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目的都是为了节省了每一名将士的时间,让诸将把精力用于练兵、作战等具体军务;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

    反观今日之朝堂,每一个决策都事关江山社稷、百姓安危,但满朝文武漫不经心,推诿懈怠、尸位素餐。或宏篇大论、言之无物,或巧言令色,蛊惑君臣。

    白复曾经以为,身为朝廷重臣,每一个人应该都是饱学之士,胸襟开阔、见识高远。但现在却发现,很多身居朝堂中枢的人,都是靠ZBMY入朝为官,不是靠州县政绩晋升的能臣干吏。

    白复曾经以为,朝堂发出的每一道政令,都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充分论证的。自己作为下层将领,之所以不能完全理解这些政令,是因为自己不知道这些政令出台的背景、背后蕴含的深意。

    如今入阁拜相,却发现很多事关大唐GY、百姓安危的政令,决策的时候都很仓促草率。

    朝臣们拉帮结派、朋党之争甚烈,哪一派占了上风,哪一派的意见就成了政令。

    甚至某位朝臣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把整个朝会的方向带偏,得出令地方奏事官员匪夷所思的决策。

    ……

    这些观察让白复大跌眼镜,颇为失望。

    肃宗也被百官的聒噪弄得头疼欲裂,他问道:“都畿道战事胶着,唐军和叛军对峙经年,毫无进展。战事越拖越久,令天下凋敝、民不聊生。

    今日朝会,朕就想问你们一句,郭子仪和李光弼谁更适合作为天下兵马副元帅,统率大军平叛?”

    涉及唐军主帅,文武百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突然,一名朝臣出列,道:“起奏陛下,白相乃是军旅出身,亦跟郭、李两位将军都共事过,不如听听白相的点评,郭令公和光弼将军,孰优孰劣?”

    白复一楞,抬眼望去,此人正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兵部侍郎吕湮。

    白复心道:“大庭广众之下谈论郭、李两位将军的优劣,貌似畅所欲言,实际上是把我放在火上烤。

    退朝之后,我在朝堂上说的话,不用两个时辰,就会传到郭、李两帅的耳中。

    嘿嘿,不愧是当朝宰相,杀人不用刀啊!”

    肃宗似乎没有觉察到这层意思,他笑着对白复道:“白爱卿,你是我大唐最年轻的大将军。你说说看,郭、李二人谁更适合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

    白复赶忙出列,手举笏板道:“郭令公和李帅既是微臣的长官,也是微臣的师长,微臣不敢妄言。

    两位大帅都是大唐名将,久经沙场、威望极高,皆能统领唐军主力剿灭史思明的叛军。”

    “白大人此言差矣!”

    刑部尚书颜真卿手持笏板,大步流星迈入宣政殿,声如洪钟,步履矫健。

    zWWx.org大明终始的蜀山悬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