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齐王(下)
书迷正在阅读:离婚后,顾总发现替身竟是他自己、盖世龙少、重生后,她上了落魄圣子的花轿、快穿:病娇偏执反派都团宠我、我的家乡变成了世外桃源、逃荒空间:带着千亿物资来种田、首辅爹地:锦鲤娘亲是个大反派、六年后:帝国首富总想撩她偷崽崽、神算捡漏王、卧底兵王
一切的源头在去年的玉壶春。
弄出玉壶春是一次意外,而用玉壶春做生意,那只是李善想赚一笔钱而已,但随后发生的事情让一切脱离了他的控制。
愚蠢的王仁佑不过是个引子,之后杜淹暗中请了东宫的太子家令韦庆嗣出手封了玉壶春酒肆,这件事李善最终是直接捅到了杜如晦面前才得以勉强解决。
事件发生的时间正巧是李善赴考前后,那篇《春江花月夜》若不是陈叔达出面,必被时任吏部尚书的封伦落榜。
这两件事看似毫无关系,李善也并没有联系在一起,直到不久后发生的另一件事。
圣人李渊下禁酒诏,李善意外的发现,杜淹接手的那间玉壶春酒肆不仅没有关门大吉,而且还一直运营……只是多缴纳税而已。
对此,李善非常的诧异,下禁酒令,本身就是因为关中粮食不足,就算京兆杜氏是本地门阀世家,也不可能始终提供那么多粮食。
更何况,粮食不足导致米价升腾,用来酿酒,其实利润已经大大降低,杜淹何必如此呢?
杜淹是天策府属官中,明确对凌敬表示出敌意的人,同时又和自己结怨……出身京兆杜氏,虽然是杜如晦的叔父,但叔侄结下了这辈子都解不开的仇怨,李善没有客气,遣派人手盯住了这厮,主持这件事的就是范十一。
范十一没有辜负李善的期望,长时间蹲守之后,意外的发现,杜淹和封伦同住在延康坊,而且经常在夜间宵禁之后还有来往。
按理来说,杜淹出任天策府记室参军,封伦是天策府的司马,两人是同僚,又是近邻,私下来往也算常事……但李善敏感的从中窥探到了一丝诡异。
因为凌敬告诉李善,杜淹和封伦明面上少有来往,而且也没听说两人曾有交情。
短暂的权衡后,李善决定从粮食来源入手,这不是最可能发现内情的线索,但却是能看得见,最可能出问题的线索。
不过之后李善就赴任代县,范十一是军中斥候,不可能留在长安,临走前举荐了范丰,一直盯着杜淹,一直追踪粮食这条线。
此次回到长安后,李善次日入长安城,在东山酒楼、平康坊都饮了玉壶春,婉转打听后得知,这大半年来,杜淹这门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光是酒坊、酒肆就开了七八间。
李善更加生疑了,关内不能和河东比,后者是能直接与洛阳、河北相联系的,而关内,特别是京兆左右还是缺粮的。
听范丰大略讲解了一遍,李善迟疑道:“前汉武帝以豪族迁于茂陵,后杜延年再迁杜陵,遂有京兆杜氏,庄子大约都在长安东南,但粮食都是从京兆府北面的坊州送来的。”
“必是官粮。”范丰低声道:“前隋于关中置粮仓,京兆附近只有两处,一是华州,二即坊州。”
这个答桉并没有出乎李善的预料之外,如今春耕已过,冬小麦还没有开始收割,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粮价开始渐渐上涨……若没有低价的粮食,玉壶春这门生意别说赚大钱了,算上人力物力的成本,说不定还得赔本。
想在市面上大批量购买低价的粮食,纵是京兆杜氏的名头也不好使……唯一的可能就是官粮。
整顿吏治,那是李渊的事,以后那是李世民的事,李善没有那个闲情雅致,他听了范丰用简短的话语来解释自己在坊州的打探,心想若不是范丰,还真很难查的出来。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坊州司仓参军,主管仓库事。”李善手指尖有节奏的轻轻敲着膝盖,“渤海封氏的女婿……”
“不错。”范丰点头道:“此事知晓的人不少,小人冒充粮商行贿……但此人坚拒。”
李善眉头一扬,拒贿……那就意味着大批的官粮出仓,送入京兆杜氏的酒坊,那就不是为了钱财,而是有其他的目的。
“此人之子每隔一段时日就要来一次长安,登门拜访封伦。”
“这也正常,毕竟姻亲。”
“次日,齐王府记室参军荣九思拜访封伦。”范十一解释道。
“这还是正常。”李善摇头道:“荣九思乃北平无终荣氏,其堂兄荣建绪乃前隋文帝旧交,理政颇有声名,与渤海封氏乃是姻亲。”
前年李善被李乾佑携带出京,路上与荣九思来往颇多……虽然如今朝中夺嫡,但门阀世家之间的来往并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这不是将封伦甚至杜淹和齐王挂钩的理由。
“非一日。”范丰继续道:“每一次此人拜访封伦,次日荣九思就登门来拜,当日入宫……应该是去了武德殿。”
“自去岁八月开始,至今年正月,一共八次,每次均是如此。”
武德殿就是齐王李元吉的寝宫。
李善没有再发问,这个理由是说得过去的,不可能那么巧……连续八次,平均每月一次,显然是安排好的。
具体的细节,李善一无所知,但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一件事,李元吉绝不甘心于一个亲王爵位。
历史上,李元吉显然是可以躲过儿子被斩尽杀绝,老婆被霸占的下场的,他手上没什么战功,也没有什么理政之能,不会遭到太子、秦王的忌惮,只要两不相帮,必然能安稳度日。
李善并不相信史书中李建成许诺的什么皇太弟的狗屁说法,但如果李元吉对太子之位没有兴趣的,又怎么会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杀呢?
这一世,李建成没了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的战功,李世民虽然局势比原时空中好得多,但终究被李渊、李建成隐隐联手压制。
关键在于,如今东宫威望不着,所以,李元吉开始蠢蠢欲动。
“封伦……”李善喃喃道:“如今是工部尚书……”
“咳咳。”范十一小声说:“今日入城听闻……陛下召见封伦,大喜,进位道国公,升中书令。”
“中书令?”李善眼珠子都掉下来了。
从工部尚书直升中书令,位列宰辅,这不是一般的宠信!
而且前隋惯例,中书高官官中书令两人,但李唐建国之后,始终只有一个中书令,如今封伦补上了空位。
这么算来,李元吉明面暗地里的实力也不算太弱了,明面上有太原元谋功臣之一的李思行,暗地里有中书令封伦。
李善叹了口气,心想过世的那位窦皇后还真不是普通人,看看她亲生的四子一女吧,李建成、李世民、平阳公主、李元吉,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就连早夭的李玄霸,那也是手持八百斤擂鼓翁金锤骂天的牛人。狂风徐徐的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弄出玉壶春是一次意外,而用玉壶春做生意,那只是李善想赚一笔钱而已,但随后发生的事情让一切脱离了他的控制。
愚蠢的王仁佑不过是个引子,之后杜淹暗中请了东宫的太子家令韦庆嗣出手封了玉壶春酒肆,这件事李善最终是直接捅到了杜如晦面前才得以勉强解决。
事件发生的时间正巧是李善赴考前后,那篇《春江花月夜》若不是陈叔达出面,必被时任吏部尚书的封伦落榜。
这两件事看似毫无关系,李善也并没有联系在一起,直到不久后发生的另一件事。
圣人李渊下禁酒诏,李善意外的发现,杜淹接手的那间玉壶春酒肆不仅没有关门大吉,而且还一直运营……只是多缴纳税而已。
对此,李善非常的诧异,下禁酒令,本身就是因为关中粮食不足,就算京兆杜氏是本地门阀世家,也不可能始终提供那么多粮食。
更何况,粮食不足导致米价升腾,用来酿酒,其实利润已经大大降低,杜淹何必如此呢?
杜淹是天策府属官中,明确对凌敬表示出敌意的人,同时又和自己结怨……出身京兆杜氏,虽然是杜如晦的叔父,但叔侄结下了这辈子都解不开的仇怨,李善没有客气,遣派人手盯住了这厮,主持这件事的就是范十一。
范十一没有辜负李善的期望,长时间蹲守之后,意外的发现,杜淹和封伦同住在延康坊,而且经常在夜间宵禁之后还有来往。
按理来说,杜淹出任天策府记室参军,封伦是天策府的司马,两人是同僚,又是近邻,私下来往也算常事……但李善敏感的从中窥探到了一丝诡异。
因为凌敬告诉李善,杜淹和封伦明面上少有来往,而且也没听说两人曾有交情。
短暂的权衡后,李善决定从粮食来源入手,这不是最可能发现内情的线索,但却是能看得见,最可能出问题的线索。
不过之后李善就赴任代县,范十一是军中斥候,不可能留在长安,临走前举荐了范丰,一直盯着杜淹,一直追踪粮食这条线。
此次回到长安后,李善次日入长安城,在东山酒楼、平康坊都饮了玉壶春,婉转打听后得知,这大半年来,杜淹这门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光是酒坊、酒肆就开了七八间。
李善更加生疑了,关内不能和河东比,后者是能直接与洛阳、河北相联系的,而关内,特别是京兆左右还是缺粮的。
听范丰大略讲解了一遍,李善迟疑道:“前汉武帝以豪族迁于茂陵,后杜延年再迁杜陵,遂有京兆杜氏,庄子大约都在长安东南,但粮食都是从京兆府北面的坊州送来的。”
“必是官粮。”范丰低声道:“前隋于关中置粮仓,京兆附近只有两处,一是华州,二即坊州。”
这个答桉并没有出乎李善的预料之外,如今春耕已过,冬小麦还没有开始收割,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粮价开始渐渐上涨……若没有低价的粮食,玉壶春这门生意别说赚大钱了,算上人力物力的成本,说不定还得赔本。
想在市面上大批量购买低价的粮食,纵是京兆杜氏的名头也不好使……唯一的可能就是官粮。
整顿吏治,那是李渊的事,以后那是李世民的事,李善没有那个闲情雅致,他听了范丰用简短的话语来解释自己在坊州的打探,心想若不是范丰,还真很难查的出来。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坊州司仓参军,主管仓库事。”李善手指尖有节奏的轻轻敲着膝盖,“渤海封氏的女婿……”
“不错。”范丰点头道:“此事知晓的人不少,小人冒充粮商行贿……但此人坚拒。”
李善眉头一扬,拒贿……那就意味着大批的官粮出仓,送入京兆杜氏的酒坊,那就不是为了钱财,而是有其他的目的。
“此人之子每隔一段时日就要来一次长安,登门拜访封伦。”
“这也正常,毕竟姻亲。”
“次日,齐王府记室参军荣九思拜访封伦。”范十一解释道。
“这还是正常。”李善摇头道:“荣九思乃北平无终荣氏,其堂兄荣建绪乃前隋文帝旧交,理政颇有声名,与渤海封氏乃是姻亲。”
前年李善被李乾佑携带出京,路上与荣九思来往颇多……虽然如今朝中夺嫡,但门阀世家之间的来往并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这不是将封伦甚至杜淹和齐王挂钩的理由。
“非一日。”范丰继续道:“每一次此人拜访封伦,次日荣九思就登门来拜,当日入宫……应该是去了武德殿。”
“自去岁八月开始,至今年正月,一共八次,每次均是如此。”
武德殿就是齐王李元吉的寝宫。
李善没有再发问,这个理由是说得过去的,不可能那么巧……连续八次,平均每月一次,显然是安排好的。
具体的细节,李善一无所知,但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一件事,李元吉绝不甘心于一个亲王爵位。
历史上,李元吉显然是可以躲过儿子被斩尽杀绝,老婆被霸占的下场的,他手上没什么战功,也没有什么理政之能,不会遭到太子、秦王的忌惮,只要两不相帮,必然能安稳度日。
李善并不相信史书中李建成许诺的什么皇太弟的狗屁说法,但如果李元吉对太子之位没有兴趣的,又怎么会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杀呢?
这一世,李建成没了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的战功,李世民虽然局势比原时空中好得多,但终究被李渊、李建成隐隐联手压制。
关键在于,如今东宫威望不着,所以,李元吉开始蠢蠢欲动。
“封伦……”李善喃喃道:“如今是工部尚书……”
“咳咳。”范十一小声说:“今日入城听闻……陛下召见封伦,大喜,进位道国公,升中书令。”
“中书令?”李善眼珠子都掉下来了。
从工部尚书直升中书令,位列宰辅,这不是一般的宠信!
而且前隋惯例,中书高官官中书令两人,但李唐建国之后,始终只有一个中书令,如今封伦补上了空位。
这么算来,李元吉明面暗地里的实力也不算太弱了,明面上有太原元谋功臣之一的李思行,暗地里有中书令封伦。
李善叹了口气,心想过世的那位窦皇后还真不是普通人,看看她亲生的四子一女吧,李建成、李世民、平阳公主、李元吉,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就连早夭的李玄霸,那也是手持八百斤擂鼓翁金锤骂天的牛人。狂风徐徐的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