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宅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经天纬地在线阅读 - 第四十六章:兴师办学

第四十六章:兴师办学

    盐井一战,刘纬又是斩获颇丰,最主要的是这两千多蛮兵,被他收编,成立了真正意义上的无当飞军!

    其实,刘纬自己的江阳新军,其素质早已远超这个时代的任何一支精锐力量,但是苦于人数较少,将来迟早需要扩军。而无当飞军的加入,无异于是如虎添翼!

    这些蛮兵被刘纬带回江阳后,受到了他的优待,吃得好,睡得香!尤其是孟获如约把这些生蛮的家属送来后,刘纬更是给他们分发了不少的生活和生产物资,帮助他们定居下来!

    但是,现在的江阳城,人口众多,也实在是没有空地可以安排这些人了,再加上刘纬考虑到汉蛮两族人民之间的隔阂和矛盾很深,生活在一起肯定会引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于是便把无当飞军和其家属安排到了方山!

    还记得这个地方吗?这里就是当初悍匪张慕所盘踞的大本营!刘纬当年灭掉张慕后,这里原有的山寨等一系列设施依然还在,原本驻兵一百防御此地,以免再度落入贼匪之手,如今正好可以用来安置这些蛮人!

    这里是山区,也适合生蛮人生活居住,他们被安置在此,成了一个新的村落——方山亭村!村民们可以耕种,更可以保持狩猎和采摘的习惯,而无当飞军,也在孟优的带领下,按照刘纬的《士兵训练大纲》开始了江阳模式的日常训练!

    不过,对于蛮兵的训练,刘纬却遇到了麻烦!一个是语言不通的问题,再一个就是这些蛮兵,一个大字不识,而且连左右都分不清楚!

    当然,这个问题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其实早就存在!即使是汉人百姓,不识字的人也非常多,文盲率几乎是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以前刘纬招募和训练江阳新军,所选择的都是些少年,这些孩子的领悟能力比较强,虽然不识字的人也很多,但训练过程中刘纬倒是没遇到什么太大的麻烦。

    但是现在不行了,新招募者往往成年男子不少,再加上不识字,思维定式已经形成,在训练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愣头愣脑不知道该如何遵令而行的情况发生,浪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其实早先扩军的过程中,这个问题就已经出现了,现在蛮兵的训练,更是把这个问题凸显出来!

    因此,刘纬终于下定决心,要兴办教育,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兴师办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军人的训练,这可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重大举措,百姓有了一定的文化,才能更多地了解天下大势,民智开启,方能涌现更多出身草根的人才!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除此之外,一个以识字者居多而构成的江阳郡,其核心竞争力也会陡然而升,刘纬要兴办教育,并不仅局限于眼下,更是在着眼于未来!

    我们都知道,从后世的隋唐时代开始,科举制度就正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朝廷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重要手段和渠道,一直持续到了清朝末年!虽然这项制度有很多缺陷,却是当时最公平,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模式,因此才如此有生命力!

    而在汉代,实行的是官员察举制度,就是所谓的举孝廉,这项制度的缺陷,不言而喻,一个有才华的人,必须得有人推举,才能被朝廷发现,委以重任,没有人际关系,是肯定没人推荐你的!这就导致了很多人才被埋没,例如法正这样的人。

    察举制度的另外一个弊端,就是那些世家大族,因为人际关系广泛,亲朋好友之间,互相推荐,总是能世代为官,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群体——士族!

    这些士族,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是好的,所推荐上来的人才,也算有些能力,可以胜任!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士族内部一代又一代全都能当官,几乎成了一种定式,试想一下,如果你生在士族内部,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可以当官,你还会苦读诗书,努力增长自己的能力吗?

    因此,这些士族虽然垄断了官场任免,素质却是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到后来,那些毫无能力的傻缺纨绔,也能执掌一国政治,这个国家岂不是朝不保夕?

    士族时代的高潮,大概就是司马氏一族建立的西晋了,可却也因此导致国力贫弱,五胡乱华!汉民族第一次的亡国灭种,就是因为这些腐败无能的士族垄断权力所导致的,起码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刘纬是个来自后世的穿越者,精通历史,当然对此了如指掌,为了改革这一弊端,他早晚会把科举制度,提前带到汉末三国时代来施行!

    察举制度,弊端丛生,却也一直延续,很有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就是百姓文盲率太高!换句话说,因为读书人太少,一般草根阶层跟本没有文化,你就算实行科举制,选拔上来的官员也一样都是来自于世家大族!因为,只有他们从小有那个条件学习知识与文化,百姓家的子弟,饭尚且吃不饱,整日为生计发愁,还哪有读书的闲工夫?

    因此,普及教育,兴师办学,是实行科举制度的重要前提,只有大家普遍都有了文化,这种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机制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用!况且,现在的江阳郡,在刘纬的治理下,政通人和,富庶繁荣,百姓们早已经从温饱线上解放出来,也有了接受教育的实际条件!

    为此,刘纬颁布命令,由郡府出资,成立了三个学堂!分别为:江阳小学堂,江阳中学堂和江阳大学堂!

    其中,小学堂共计四所,江阳郡下的四个县各设立一所,专门招收学龄儿童入学,主要教授的是简单的识字和数学知识,也包括一些初级工匠技能,学制三年。

    中学堂与小学堂类似,也是四县各有一所,不过这个中学堂却与我们今天的中学意义不一样,是专门招收成人学员,为扫盲识字和培训劳动技能所用的学校,学制一年。

    大学堂只有一所,设立在江阳县城内,招收已经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学员,所培训的内容,就很丰富了,包括经史子集、历史人文、应用数学、生产管理和技能、医药医学等等,显而易见,是用来培养高级人才的学校,学制也比较长,四年!

    学堂的架子搭建起来了,师资力量是个大问题!不过,这也难不倒刘纬,他有钱啊!在汉代,私人办学的情况也是有的,更不乏一些文人去世家大族充当家庭教师的情况,刘纬只要开出吸引人的薪资和待遇,自然应征者络绎不绝!

    像医药学和数学,以及技能方面的教师,刘纬自然是招募了不少名医、账房和工匠,从中选拔合适的佼佼者,便可为学!

    同时,刘纬决定自己兼任江阳大学堂的第一任校长,他恐怕有一段时间的精力,都要关注在教育工作上了!这些前来应征的教师们,刘纬也不太放心,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选拔后,他亲自给这些教师们培训了一个月,才放心让他们走上了工作岗位!

    当然,为了普及教育,刘纬对学员也有鼓励的措施!凡是愿意入学的学员,孩子每月给一百钱的补助,成人给二百钱的补助,大学堂学员每月五百钱补助,也就是说上学还有薪资可拿!这无疑是激发了人们求学的欲望,一时间报名者踊跃,各学堂第一批学员,一共招满了一千余人!

    全面推广教育的摊子是铺开了,但现在还只是打了个良好的基础,刘纬今后对这方面的重视和投入,肯定远远不止如此!

    --

    作者有话说:

    友情提醒:精彩情节马上来袭,敬请各位看官,继续关注本文哦!作者高祥轩的三国之经天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