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宅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经天纬地在线阅读 - 第一章:新野之谋

第一章:新野之谋

    刘表病亡,襄阳剧变的消息,传到新野,为刘备所知之时,已是建安十二年秋!按理说,新野距离襄阳并不远,发生这么大的事,怎么隔了两个月才传到新野呢?

    因为无论蔡瑁还是蒯越,都刻意地封锁了消息,故意瞒着刘备!他们这些亲曹派,其实最担心的就是刘备,这家伙有皇叔之尊,名望甚高,轻易动不得不说,更怕他会参与到刘表死后的荆州政局中来!

    蔡瑁和蒯越都知道,刘备坚定支持长公子刘琦的政治立场,更清楚他胸怀天下的野心,自然不肯把消息通知刘备,想来一招瞒天过海,等荆州局面稳定了,再说。因此,刘备在一开始,根本没有得到消息,更没有受邀请去往襄阳,参与大事!

    可是,刘备他是真的一点都不知道吗?不是!就算古代消息传递不便,相对闭塞,就算襄阳故意掩盖和封锁消息,新野距离这么近,也不可能一点风声闻不到,尤其是后来张允率领汉津水师北上襄阳这一军事动作,动静太大,新野方面不可能不有所觉察。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根据种种迹象和零星的蛛丝马迹,诸葛亮很快判断出,荆州一定出了大事,很有可能是刘表亡故了!刘备闻听,惊讶和悲痛不已,准备立刻启程,去往襄阳奔丧,却被诸葛亮拦住了!

    刘备之所以急于想去襄阳奔丧,表面上是本着同宗之谊,去见刘表最后一面,但暗地里是怀着不可告人之目的!荆州这块肥肉,他刘备难道就一点不动心?更何况,当初诸葛亮来投奔刘备之时,二人深谈过未来的战略,得出的一致结论是:荆州必得!但毕竟荆州是刘表地盘,人家待他不薄,危难中收留和拯救了刘备,他不忍心强夺其基业,不过却有拥立刘琦为荆州之主,自己辅之的打算和想法。

    按理说,刘表亡故,正是个夺取荆州大权的好时机,为什么诸葛亮还要拦着刘备呢?因为在诸葛亮眼中,这根本就不是个机会,而是死亡陷阱!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利弊,阐明了一个观点:现在去襄阳,无异于自投罗网!别说刘表已经死了,襄阳易主,就算刘表还没死,这一趟也绝不能去!荆襄大族,一向视刘备为公敌,刘表咽气后,就没有人可以保护刘备安全了,去襄阳等于羊入虎口!况且,刘琦暗弱,支持者的实力也一般,他能成功继承州牧之位的几率,微乎其微,即便刘备坚定支持他,最终也难逃失败厄运!

    诸葛亮同时还预言,刘表亡故,荆州易主,曹操必然不会放过这个天赐良机,完成一统南北之所谓大业,其必将出兵,来攻荆州,届时新野将成为危险的前线,以刘备目前的实力,根本守不住!刘备这派势力,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必须避其锋芒,早晚转移走才行!

    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没有去襄阳奔丧,而是加紧备战,积蓄粮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没多久,一封来自于襄阳的敕令,便证明了诸葛亮所预言的一切!

    这封敕令,是以代理州牧韩嵩的口吻起草的,盖有荆州府大印,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刘表亡故,荆州诸人已决心向朝廷投诚,接受朝廷的统辖和管理,荆州府命令刘备等人,统计兵马钱粮造册登记,上报州府,并做好迎接朝廷大军的准备,届时放下武器,接受朝廷诏安!

    这封敕令,是蒯越所为,无异于是一封劝降信,威胁刘备乖乖放下武器投降,不要做无谓的抵抗!所谓朝廷,其实指的就是曹操,在新野以北虎视眈眈,实力强悍,再加上汉水以南,襄阳府军和张允水军共计三万余,对刘备所驻新野之地,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局势非常明朗,对于刘备来说,岂有不降之理?

    与这封敕令一同到来的,还有一份军报,说是曹操派夏侯惇和李典,引宛城三万大军,已经向新野方向开来!如今的态势,非常危急,刘备必须当机立断!

    这么多不利的消息传来,刘备也是五内如焚,当即召集诸臣将于新野府衙公厅,商讨对策。

    “诸公以为,时下当以何对?”刘备表情严肃,介绍了一下目前的紧急态势后,开口询问在场诸人道。

    “主公何须多虑!独眼贼犯境,定教其有来无归!某愿出战,杀之片甲不留矣!”还是老样子,脾气暴躁的张飞一听就急了,第一个跳出来,拍着胸脯,大大咧咧地主动请战!他口中的独眼贼,说的就是夏侯惇,他在早年征战中,曾被流矢射中左眼,只剩一只眼睛。

    “贤弟精勇可嘉,然彼军势大,不可鲁莽也!”刘备一向对自己这个脾气暴躁的属下感到无奈,此时也是先对张飞的勇猛表示赞赏之后,还是否定了张飞请战之意。

    “翼德……夏侯惇让不可小视,乃曹氏战将之首,今统三万大军而来,尔不可轻敌也!”随即,关羽也面向张飞,劝了他一句!

    “呃……”张飞听刘备和关羽都这么说,也意识到自己刚才是有些鲁莽了,虽然有点不服气,还是坐回了原位。

    刘备、关羽和张飞这哥仨桃园三结义,并一生追随相伴,不离不弃的故事,为大家所熟悉,并传为千古君臣知遇之美谈,流传甚广,深入人心!但在正史当中,并没有此三人结义为异姓兄弟的记载,而且在汉代,也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

    所谓结义为异姓兄弟这种事情,一般认为是宋明时期比较流行的社会风气,在此之前,少有记载。因为《三国演义》是明朝人写的,作者融合了不少当时人的习惯,所以才有了所谓桃园三结义这样的故事情节。

    据《三国志》记载,此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其它的并没有太多描写。所谓寝则同床,其实并不是指三个人睡在一起,要真是那样,就细思极恐了!

    汉代人睡觉是在榻上,床,实际上是指“胡床”;寝,应该指的是临时休憩,而不是睡觉。这句话的意思是:刘关张三人,在临时休憩之时,能同用一张胡床,表示他们三个人关系亲密,虽为君臣,却形同兄弟一般,不讲究上下尊卑。

    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就是说:刘备每每出席重大场合时,关羽和张飞都在他身后侍立,一站就站一天!表现了此二人对刘备的忠心,却也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是有主有从,并非平起平坐。

    因此,刘备出于客气和笼络人心的意图,可以称呼关羽和张飞为贤弟,他们俩却不能无视尊卑直接称呼刘备为兄长,理应称呼主公,才更符合历史实际!不过,这个铁三角关系亲密而稳固,的确是事实,所以张飞还是能听得进刘备和关羽劝说的。

    “云长以为,当何如哉?”张飞不闹了,刘备连忙转而又询问起关羽的意见来。

    “主公,曹军势大,某以为当避其锋芒,转军南下为上!”关羽拱手一礼,如此建议道。

    据传说,关羽此人,是一员儒将,能文能武,也很有韬略,因此,虽然他勇武不落张飞下风,却是个出色的帅才,他此番建议,确实也是经过深思熟虑,而不是像张飞那样,只有一腔热血,蛮干鲁莽不计后果!

    “嗯……云长此言有理……”刘备听了关羽的分析,捋着胡须,点了点头,因为关羽此言,与诸葛亮之前所议,不谋而合,看似应该合情合理。可是刘备的心里,却有些不甘!

    --

    作者有话说:

    加更加更!中秋加更!请大家不要意外这里开始讲刘备这边的事,毕竟这是鏖战赤壁这一卷的第一章,得有个新的开始,也算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后面刘纬在长沙的事,会接上情节,敬请期待!作者高祥轩的三国之经天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