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宅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经天纬地在线阅读 - 第五章:孔融之祸

第五章:孔融之祸

    夏侯惇接到为先锋部队,南进荆州的命令,乃是在建安十二年九月中,他其实已经迅速地行动起来了,可还是耽搁了不少的时间!

    自官渡战后,曹操一直委任夏侯惇为西南线总司令,镇守宛城,警惕荆州方向之敌。可是,荆州刘表,态度暧昧,虽然时有异动,却一直也没有向北发动进攻,因此南阳郡宛城一带,这么多年也没有发生什么战事,日子过得相对平稳,夏侯惇等人,除了治军的同时,更多精力,竟然放在了发展地方农业和经济之上!

    宛城本来有常驻兵三万人,后来被曹操调走了两万,用于北方战事,但补充了五万青州兵。青州兵都是什么货色,我们之前讲过了,这帮家伙充其量只能算是民兵预备役,到了宛城以后,夏侯惇执行曹操的屯田之策,把五万青州兵分散到各处,建设军屯以保障粮草收入,一晃已经五六年的时间了。

    所以,这几年,宛城的常驻军,其实只有一万人左右,而那些青州兵安逸已久,甚至已经在南阳一带定居下来,几乎成了百姓农夫,因此,曹操的一纸出兵令下达,也是让夏侯惇有些手忙脚乱。

    曹操的命令是让夏侯惇领兵三万,前出荆州,以为先锋。可夏侯惇手里哪有三万兵力,他只能赶紧下令召集青州兵,放下锄头,重新拿起武器,编入军中。可是,这些老爷兵们安逸已久,谁还愿意重新披挂上阵?集结兵力,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

    为了能迅速出发,夏侯惇下达严令,凡是抗拒归建的青州兵,以违抗军法处置,一时间无数人头落地,男哭女嚎,搞得怨声载道,许多青州兵,都是被强行抓捕回来,编入军中的!

    就这样,夏侯惇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勉强完成了三万先锋部队的集结,却已经耽误了出兵的最佳时机,再等粮草筹集齐备,出兵时,已经是秋季!最关键的是,这三万军,有至少两万人,都是被迫上了战场的青州兵,肚子里直骂娘,可想而知这所谓的先锋,究竟是什么样的货色了!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还是曹操准备不足所致,刘表的突然病亡,其实让曹操也有些措手不及,这虽然是个拿下荆州的天赐良机,可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曹操误就误在,此前的精力一直集中在平定北方和安抚内部上了!

    曹操此人,雄才大略,乃乱世奸雄,又怎么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呢?实际上,他也很无奈,是不得已而为之!

    汉末天下,诸侯混战了二十余年,到了建安十二年,终于算是稍稍安定下来,吕布、袁绍、袁术等军阀覆灭,威胁北方边境的乌桓人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辽东公孙康表示臣服,曹操也终于平定了北方。可这就算一劳永逸了吗?没有!

    统一北方,只是军事上的胜利,其实曹操需要处理的内部其他事务,多了去了!自建安五年始,他发展屯田、新修水利、辟用名士、兴师办学,推行了许多抚民养生的政策,发展和恢复中原以及北方民生经济,也是忙得焦头烂额,更重要的是,他还需要安定人心,求贤纳士,以争取更多人的支持,使北方成为他统一天下的稳定大后方才行!

    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模式,获得了广泛的支持,也就是说,他把控了汉朝廷的大权,控制了天子,并以天子名义发号施令,在政治上占尽优势!可这都是在早年诸侯并起,天下大乱那时候,现在曹操统一了北方,这天子刘协和衰微的朝廷,积极的作用逐渐减弱,消极作用却日益明显!

    早年间,因为曹操尊奉天子,把他请到了许都,有不少天下俊杰因此而投靠了朝廷,实际上就等于在为曹操效力,比如孔融、崔琰、杨修、丁仪、吴质、魏讽这样的名士,钟繇和张既,更是把长安都献给了曹操,不可否认,曹操因此获利不少!

    可现在,诸侯一个个被消灭,曹操以朝廷名义统一了北方,可谓功高盖主,某些忠于汉室,却不愿与曹操同流合污之人,便开始找麻烦了!毕竟汉朝廷的框架还在,曹操仍然需要这杆大旗号令天下,所以,即便曹操把持着朝政,也还是处处束手,麻烦不已!

    且不论天子刘协几次勾结外臣,图谋加害曹操,夺权除奸之事了,就连一些朝廷大臣,也开始不断非议曹操,阳奉阴违,甚至暗中勾结,大有要除曹操而后快之意!天子加封曹操为武平侯,有人非议;天子赐曹操着履佩剑上殿,也有人非议;天子授曹操冀州牧之职,还是有人非议……

    如此种种,让曹操也是烦不胜烦,却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因为这些家伙或者是天下名士,或者有大家士族背景,在朝廷的官职和地位不低,社会名气也太大,为了笼络人心,曹操还轻易碰不得这些人!

    这些人以孔融和崔琰最具代表性。崔琰就不用多介绍了,这个人不算太出名,但孔融,着实得说两句!

    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可谓耳熟能详,可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未必知晓。孔融,字文举,汉末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孔融乃孔子第二十世孙,而且有凭有据,绝非自吹自擂!

    孔融其人性格刚直,敢怒敢言,仗着自己是孔子后代这一特殊身份,天下人也都敬重他,便开始出言无忌,直陈利弊,甚至到处骂人羞辱人,与弥衡相似,他们都是那个时代最大的愤青、喷子、键盘侠!

    真的,一点也不夸张!后世有人评价孔融乃是敢于与权臣斗争,维护汉室王朝的忠臣良士,那只是因为曹操的反面形象太鲜明,凡是与他为敌过的,都被吹捧为正面人物的思潮所致!而实际上,孔融、弥衡等人,说白了就是喷子,凡是他们看不顺眼的,不管对错,直接开骂;凡是与自己的理念不相符合的,他们就一概摒弃和反对,这不是喷子,又是什么?

    曹操平定河北,夺取冀州时,长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之妻甄氏,孔融得知后,给曹操写信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了周公。曹操看后,不明所以,回信问孔融这件事是哪本史书记载的,孔融回信说:按照现在的事来看,想当然而已!曹操这才明白,孔融是在讽刺自己和曹丕,气得够呛!

    后来天子加封曹操为武平侯,孔融又表示反对,说京城千里内,不应封侯,这是祖制!曹操表奏,因为天下缺粮,应以禁酒,节约粮食,孔融又反对,说曹操治国无能,却拿酒来说事……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因为忌惮孔融的身份背景,曹操对他也是一忍再忍,从未追究,直到建安十一年,曹操北征乌桓时,孔融还是大放厥词,讥笑嘲讽,恨曹操不败之心,昭然若揭,这下子,曹操终于是忍无可了!

    不过,以曹操的肚量,即便忍无可忍,也未必就会杀了孔融,顶多警告他好自为之或者罢黜他的官职也就罢了!可孔融千不该万不该,在曹操领兵在外之时,勾结几个所谓名士,召开秘密“座谈会”,这可是触犯了大忌,终于让曹操第一次开始对孔融起了杀心!

    当然,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就是孔融之死的导火索,其实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曹操称相!作者高祥轩的三国之经天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