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宅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经天纬地在线阅读 - 第九十九章:困境求存

第九十九章:困境求存

    曹操的应对之策,似乎很不可思议!起义军已经四处蔓延,攻略州郡,就这么放任不管,能行吗?万一王奉占领一座大城市,并以周边地区为基础,盘踞发展,与曹操长期抗衡,那该怎么办呢?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这的确是个问题,可曹操却并不担心!因为所谓防范空虚的地带,大部分都是中小县城和周边乡镇罢了,像下邳、寿春、汝南、濮阳、陈留、临淄、晋阳等这样的大城市,都驻有精锐重兵,少则几千,多则上万!此外,南边的合肥,北境的涿郡、雁门等地,更是军事要塞,驻兵甚多!

    这些精锐,可是实打实的职业军人,不仅训练有素,更是装备齐全,城内粮草,也基本充足,坚持一年半载,不成问题!若让这些部队出城剿贼,显然是不划算的,而且人数太少,效果也很难立竿见影,但让他们固守城防,起义军拿则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

    而各地的起义军呢,不过是一伙乌合之众,看似汇集了数十万之数,却都是普通百姓,贩夫走卒,不仅缺乏训练,武器装备更是差得离谱,许多人可能连根棍子都没有,竟手里抓一块石头上阵!这样的队伍,根本算不上军队!

    更要命的是,起义军的手里没有粮食!靠抢劫得来的那点微薄粮草,也根本坚持不了多久!随着义军队伍不断壮大,人数越来越多,且拖家带口,粮饷的缺口也是越来越大,用不了多久便会难以为继!

    不要忘了,兴鼎三年,可是个大灾之年,粮食基本绝收,穷苦百姓没饭吃,富户的手里也没有多少余粮!因此,起义军在一个地方,所能搜刮和征集到的粮草,非常有限,必须不断攻击迁徙到新的区域去抢劫,才能维持生计!

    所以,王奉想盘踞一块地盘作为根据地,与曹操长期周旋,无异于作死,很有可能坐困愁城,未成大事,就先被饿死了!

    另外,这场起义,虽然规模宏大,影响甚广,却也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各地起义军之间虽然同气连枝,共同尊王奉为领袖,并打着相同的旗号,可地理位置上却过于分散,很难相互沟通协调,会师融合,最终联合成军!

    现实的情况是,各地起义军的活动范围,是东面一块,西面一块,这边一块,那边一块,如同地图上的花斑癣一样,虽然星罗棋布,到处都是,却受到中原地区的一些大城市和战略要地,以及河流山川的阻隔,根本连不到一起去!

    这也就是说,现在的局面是一种网格结构,起义军虽然闹得很凶,却被曹操的一张大网,牢牢控住,活动范围非常有限,想要逃出生天,十分困难!

    这就是曹操底气十足的原因所在,他看透了这群暴民必将走投无路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压根就不着急,慢慢拖,也能把王奉他们拖死!

    王奉此人,虽然才不压众,却也有点本事,否则怎么会被推举为起义军的领袖呢!他自然也预计到了未来的前景不妙,所以才做出了许多挽救局面的努力!

    王奉号召群雄向邺城进军,除了擒贼先擒王的战略目的外,也是为了让各地的起义军,跳出网格所限,能成功会师,组成一支数十万人的强大兵团!

    王奉可不傻,眼见各地官军固守不出,便明白曹操是想慢慢拖垮起义军!既然敌人不愿出击,那么起义军完全可以绕开那些有精锐防御的城市和要塞,直奔邺城汇合啊!

    这可是数十万人呐,即便是乌合之众,邺城恐怕也抵挡不住,一人吐一口吐沫,都能把曹操淹死,若此计可行,大事必成!

    但遗憾的是,起义军内部,根本就不团结,各地首领鼠目寸光,阳奉阴违,各自为政,纷纷当起了土皇帝,吃喝玩乐,不思进取,压根就没把王奉的命令当回事!

    这也难怪,各地起义军,都是人家自己拉起来的队伍,凭什么要听王奉的命令?奉他为天下义军共主,不过就是找块挡箭牌,目的是让他成为曹操最首要的目标,替自己分担压力罢了,王奉还当真了,真是愚蠢至极!

    一计不成,王奉这才想到南方诸侯们,意图寻求帮助,可是人家对此也不感冒!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究竟何去何从呢?

    没有各地的呼应,率领自己手下这七八万人直接去打邺城,用脚指头想都知道,肯定不行!王奉还是必须争取获得一块可以立足的根据地才行,也就是说,他打算先攻克一座大城市,占领州郡!

    放眼沛县周边,大城市确实不少,到底选择哪一个作为目标呢?南方的寿春?肯定不行,因为那里距离合肥太近了!张辽所统六万曹军精锐,就驻扎在那里,若没有孙权从南边呼应,想打败张辽,攻克寿春、合肥,简直是痴人说梦!

    向西去也不行!那里距离许昌太近,是曹魏势力的核心区域之一,驻有重兵,简直就像个口袋,若王奉一头扎进去,必死无疑!北边,则是泰山和黄河,如同天堑,往那里发展,也还是死胡同!

    唯有向东,攻占下邳,并尽占徐州,才是唯一的生路!

    王奉,本就是徐州彭城人,对自己的故乡十分熟悉,那里地处黄淮,有万里平原,是个大粮仓,又因沿海,鱼盐之利甚巨,且河网纵横,易守难攻,倒真是个建立根据地的好去处!

    最重要的是,徐州之南的广陵郡目前是被孙权所占据,如果王奉能拿下徐州,则进可图谋天下,退可据守徐州,实在玩不转了,还可以选择率部南去,投降孙权!毕竟自己手里,还有七八万人呢,去了孙权那里,至少能混个将军当当吧?说不定还能获得重用!

    而且,王奉听说,时任徐州牧的臧霸,与驻守彭城的平东将军孙观,关系不睦,势同水火,若是能拉拢孙观,加入起义军队伍,共同对付臧霸,则下邳必克,整个徐州也能落入王奉之手!

    王奉为什么觉得自己一定能拉拢孙观入伙呢?因为两点原因!

    其一,孙观早年间,是泰山一带的贼寇,后来投降了曹操,也就是说他的出身不太好!王奉觉得既是贼寇出身,必是反复之人,谈不上对曹操如何忠心,只要自己能许以重利,再加上他与臧霸之间的仇怨催化,孙观肯定就范!

    其二,孙观此人,与王奉多多少少还沾了点亲戚关系!当然,肯定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那种,拐了十八个弯,但是熟人之间好办事嘛,有了这层关系,也就有了沟通与合作的桥梁!

    打定了主意,王奉立刻下达命令,全军转向东南,准备经彭城进入徐州,先收服孙观,收编了他的军队后,再转向东进,攻取下邳!这个如意算盘倒是打得不错,可是王奉不知道,他的这个决策,终究把自己送进了坟墓!

    王奉的命令既下,七八万义军,外加数万家眷妇孺,一道出发了!这可真是一道奇特吊诡的风景线,男女老幼,呼爹喊娘,人声嘈杂,毫无队形可言,一大群人呼呼啦啦地就上路了!

    这哪里是军队,分明就是一伙流民,只是个别人手里拿着武器罢了!

    就这样,王奉义军出了沛县,经州过郡,一路抢劫,很快进入了徐州境内!

    沛县距离彭城不远,几百里路程而已,可起义军却走了将近二十天!难道是那些家眷妇孺,拖慢了行程?不是!因为起义军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与矛盾,士气衰落,人心涣散!作者高祥轩的三国之经天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