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宅屋 - 科幻小说 - 历史遗忘的角落在线阅读 - 第二章 喋血河阴

第二章 喋血河阴

    第二章喋血河阴

    北魏大乱,内外交困,中央震恐,急需擎天一柱似的人物出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就在这时,有个羯族人趁机冒了出来。

    尔朱荣,字天宝,秀容(在今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人。先世一直居住于尔朱川(今山西北部),因此以居住地为姓氏。尔朱氏乃是羯胡中的一支,与羯赵的石勒、石虎是同源。

    尔朱荣的历代先人都是部落酋长,尔朱荣机敏干练,颇有谋略。再加上长相上继承了羯族人的民族特征,鼻挺目邃、肤色白皙,可以说是个高白富帅。

    尔朱荣虽为羯族人,然因长期与汉人打成一片,很快便学会了汉人的独有技能。

    送礼。

    尔朱荣承袭了父爵当上部落酋长后,注意结交北魏中央权贵,每次进京前,都仔细谋划,给中央贵族们送土特产。另外,他娶中山王元英的妹妹为妻,又把女儿尔朱英娥送进宫做魏孝明帝的妃子,成了皇亲国戚。

    记住这个女人,尔朱英娥,关于她的故事,还很长。

    光靠送礼和结亲,是不够的,乱世之下军事实力才是硬通货。尔朱荣深知这点,他广散家资,组建了一支强悍的骑兵部队。

    这支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却猛将如云,而且,个个会深刻影响着中国大江南北的历史。总结一下,有五大金刚:侯景、高欢、贺拔岳、慕容绍宗、斛律金,另外还有司马子如、孙腾、刘贵、窦泰等后世名将。

    第一大金刚:羯族人侯景。

    侯景,字万景,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人,种族与尔朱荣一样,是鲜卑化羯人。

    侯景少年时就顽劣不羁,横行乡里,是当地著名的恶少。成年后深受边镇剽悍好武风气影响,膂力过人,擅长骑射,因此被选为怀朔镇兵,后又被提升为功曹史、外兵史等低级官职,最后投靠到尔朱荣门下。

    此人后来祸乱到南方,饿死汉人皇帝,将汉人士族屠杀殆尽,给南方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这点后叙述。

    第二大金刚:鲜卑化汉人高欢。

    高欢,祖籍渤海郡蓨县,即今天的河北景县。“崔卢李郑,羊毕封高”,北朝八大门阀,就有渤海高氏。

    高欢六世祖高隐曾为晋朝的太守,后来的三位先祖又仕鲜卑慕容氏的燕国。爷爷高谧官至北魏朝侍御史,因犯法被流放到怀朔镇,到父亲高树生这一辈时,家道破落,已毫无高门豪强的影子。

    高欢虽然是汉人,却由于自小生长于边镇,周围都是鲜卑军人,已鲜卑化,鲜卑名为贺六浑。

    小高一直浪荡在边镇,吃了上顿没下顿,靠打零工、偷鸡摸狗度日,跟二流子没啥区别。眼看一辈子就这样混下去了,却突然迎来了一个转机。这个转机,源于一个女人。

    娄昭君,一鲜卑贵族出身的女子。一次偶然机会,看到在城头上挥汗如雨打零工的高欢,左看又看,觉得姿容不凡(连干活都那么帅),是个潜力股。鲜卑女子不像汉人女子那么扭捏,看准了就倒追,打发婢女向高欢表白。

    一个破落户的二流子,有贵族女人主动示爱,高欢乐的鼻涕泡直冒,赶紧把美人娶回了家。

    单论婚姻,鲜卑女子嫁给鲜卑化汉人破落户子弟,在孝文帝后的北魏,实属常见,然而,娄昭君带来的一样嫁妆,却直接给高欢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马。马,重要的战略物资。有马,才有资格在边境队伍中当队主。

    高欢有了马,自带设备求发展,如愿当上了队主,下属百余人,相当于排连级干部。当了队主,高欢豪爽侠义,结交了一帮飞鹰走狗的同僚,如司马子如(西晋南阳王八世孙)、孙腾等,还有南来北往的生意人,如刘贵(匈奴人)等。

    虽已从底层起步,毕竟还是底层,当时高层没什么人对这个破落户子弟出身的低级军官感兴趣,但有个人除外。

    镇将段长。段长善于相面,他见高欢相貌异于常人,资质卓绝,认定其必定会一飞冲天:你有经天纬地之才,可我这岁数是见不到你发达了,希望你发达到后能照顾我的子孙。

    恶语伤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高欢对段长的鼓励终生不忘,日后高欢掌握了魏之朝政,追赠段长为司空,并提拔其子段宁为官。这是后话。

    北魏北方六镇大乱后,高欢先后投靠杜洛周和葛荣的起义军。528年,高欢脱离杂牌起义军,经朋友刘贵介绍,投奔尔朱荣。

    高欢之于尔朱荣,类前世的石勒之于刘渊,后世的段祺瑞之于袁世凯,这点后叙。

    第三大金刚:敕勒族人贺拔岳。

    贺拔岳又名阿斗泥,神武尖山(今山西朔州)人,算是个官二代、富二代,父亲贺拔度拔是武川镇的豪强。

    贺拔岳能左右驰射,骁勇过人,在家中排行第三,大哥贺拔允,二哥贺拔胜,皆万人敌。父子四人曾参加镇压破六韩拔陵起义,后转投尔朱荣,为别将、都督。

    一家子土匪。

    第四大金刚:鲜卑族人慕容绍宗。

    慕容绍宗是前燕第一名将慕容恪之后,北魏恒州刺史慕容远之子。此人寡言少语,深沉有胆略。他与尔朱荣有点亲戚关系,尔朱荣是慕容绍宗的从舅子。

    北魏北方大乱后,慕容绍宗携家眷投奔尔朱荣,尔朱荣深待之,视为股肱。

    慕容绍宗是侯景的天然克星,这点后叙。

    第五大金刚:敕勒族人斛律金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据称就是斛律金所做所唱。

    敕勒人最早生活在贝加尔湖附近,匈奴人称其为丁零,鲜卑人因其使用车轮高大的车子,称之为高车。

    斛律金性格耿直,善于骑射,还有一个绝活。

    战场上,他观察一下地面,就可以判断出敌军的远近;望一望飞尘,就大致知道敌军骑兵、步兵的数量。这是非长期打仗积累不下来的经验。

    斛律金的大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落雕都督”斛律光,关于此人后文有叙。

    羯、汉、鲜卑、敕勒、匈奴,尔朱荣的这支部队,堪称多民族联军。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尔朱荣的一生,似东汉的董卓,又像后世的朱温。

    他崛起的过程和早期的董卓、后世的朱温极为相似---三人都靠帮朝廷镇压起义起家。董卓镇压的是黄巾军,朱温镇压的是黄巢起义,尔朱荣镇压的则是六镇起义。

    进京的缘由与董卓惊人的相似—宫廷内乱。

    东汉灵帝末年,十常侍之乱,外戚、大将军何进召率董卓率军进京,结果引狼入室。

    尔朱荣是如何进京的?

    魏孝明帝元诩继位为帝时,年仅5岁,随着年龄渐长,其对权力被胡太后剥夺深感不满,对胡太后淫乱后宫的行为也很厌恶,帝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胡太后朝廷中党羽势力强大,孝明帝需要军队的支持。环顾全国,他选定了一个自以为可靠的人,就是尔朱荣。为何单单选定尔朱荣?因为,尔朱荣是他的岳父。

    岳父?乱世之下谁都靠不住。孝明帝显然忘记了当年董卓事件的教训。

    机会来了!在晋阳的尔朱荣接到密诏后大喜过望,立即率侄子尔朱兆、高欢、贺拔岳等人兵发洛阳。

    骑兵队走到上党时,突然又接到孝明帝的密诏:别来了,回去。

    正纳闷,尔朱荣又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孝明帝死了。

    孝明帝时年18岁,正是试翼的鹰隼、啸谷的乳虎,怎么突然死了呢?

    打听死因,是被他的亲妈胡太后和干爸郑俨给毒死的。毒死自己的亲生骨肉,胡太后另立了3岁的皇族元钊做皇帝。

    经过孝文帝的剧烈的汉化改革,到胡太后的折腾,北魏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主要分为三大股:既得利益者、失落者和乱世投机分子。

    一.汉化改革既得利益者。

    这帮人主要是首都洛阳的汉化文人集团,成分较为复杂,既包括汉人豪强,也包括汉化的鲜卑王公贵族。

    孝文帝迁都洛阳,将汉化推向高潮,重文轻武,重建了汉人的门阀制度,汉化的鲜卑王公贵族和汉人大地主都被列入高门,把持朝政,垄断了高级官员的选拔任用。

    二.失落者。

    失落者们又分三小股。

    1.葛荣等领导的六镇叛军,代表的是从“国之肺腑”跌落到“四无粗人”的失落的六镇镇兵镇将,以及贫苦的镇民们。

    2.留在北魏古都平城一代及漠南的鲜卑武人集团。这些人远离洛阳,生活习惯基本还是以鲜卑化为主,至少可以说是汉化不彻底,暗中视洛阳的汉化改革为修正主义,汉修。

    3.首都洛阳的鲜卑武人集团。本来经过孝文帝的改革,洛阳的鲜卑人都应汉化了,怎么在汉化文人集团之外还有个鲜卑武人集团呢?

    这个群体,是当年随孝文帝南迁的禁军军官集团。洛阳重建门阀制度,禁军军官们被视为“代来寒人”,也是“粗人”一群,未被列入高门,在汉化文人集团把持朝政和官员选拔的情况下,这些禁军军官们后代的升迁问题变得越来越困难。

    老子的爷祖们当年随太武帝、献文帝、孝文帝击柔然,平北方、定中原,刀头舔血,怎么待遇现在比不上一帮儒生贪污犯?!

    洛阳鲜卑武人集团的不满情绪,曾经来过一次小爆发。

    519年2月,司空祭酒、给事中张仲瑀上书朝廷,要求修订北魏干部任命管理办法,规定武人们不能列入上品,不能晋升高级官员。

    张仲瑀,北魏征西将军、三朝元老张彝的二儿子,张家是清河士族。

    你们家是士族就不让别人活了?!

    禁卫军们群情激愤,聚集了一千余人上访,扬言屠灭张家。这帮人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的冲尚书省而去,目标是尚书郎张始均-张仲瑀的哥哥。

    一千余人聚集在尚书省门前,高声叫骂,用砖头、石头、瓦片狂砸尚书省大门,没找到张始均。

    人不在办公室,就去你家。

    这千余人又手持火把、木棍冲入张宅,到处放火。张始均、张仲瑀都在家,见呼啦啦来了这么多丘八,哥俩儿撒丫子跳上北墙,准备逃走,但很快又折返了回来。为什么要回来?他们不得不回来。

    因为,老爸张彝被丘八们从屋子里拖出来了。

    可怜的北魏三朝元老,当年连冯太后都给足尊重的、当时已年近花甲(59岁)的张老将军,被一帮丘八们在堂下尽情侮辱捶打。

    张始均跪在地上,不断磕头,乞求放过父亲,被投入火中活活烧死。张仲瑀身负重伤拼命逃脱。

    张彝遭肉体、精神双重重击,不久就去世了。临终前,口述由部下代书向朝廷递交了一道凄婉的奏章。胡太后看后,悲痛至极,几个月后说起张彝,还泪如雨下,吃不下饭:吾为张彝饮食不御,乃至首发微有亏落。悲痛之苦,以至于此。

    恶性群体事件总得有人买单。胡太后下令将带头闹事的八个禁军斩首,可毕竟怕引起哗变,其余闹事者不予追究。不仅如此,还向闹事者们做出政策性妥协—修改组织法,规定武官们可以按资历晋升、职务职级并行。

    张氏父子和八个禁军军官,成了洛阳武人集团和汉化集团利益斗争的牺牲品。一起恶性群体性事件虽然就这样平息了,朝廷权威却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洛阳武人集团们与汉化集团的矛盾,仍然不可调和。

    砸人饭碗,是要丢命的。

    世人常谈改革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改革总会有阵痛,可是,这个阵痛由哪方来承受?如何分担?如何搞好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的统筹?如何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一系列足以伤透人脑壳的问题会随之而来,不得不仔细调研、权衡,因为这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没有稳定,发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三是乱世投机分子。

    乱世投机分子,主要是指地方军阀。代表人物,尔朱荣,手下干将们有尔朱兆诸子弟、侯景、高欢、贺拔岳、慕容绍宗、斛律金、司马子如、孙腾、刘贵、窦泰等。

    还有一个是并州刺史元天穆,尔朱荣的绝对老铁、死党。

    胡太后和情夫一起毒死亲生儿子孝明帝,另立了3岁的皇族元钊做皇帝,二人本来人缘就一般,现在是彻底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尔朱荣率先作出反应,提笔上书,大骂郑俨等人,要求彻查孝明帝的死因,矛头直指胡太后。一时间洛阳震动。

    令尔朱荣如此冲动的原因还有一个:胡太后杀死亲儿子孝明帝后,还下令孝明帝的妃嫔全部出家为尼,被强令出家的妃嫔中,有一个人身份比较特殊。

    尔朱英娥,尔朱荣的女儿。

    尔朱荣发难,胡太后心虚不已,选定了一个禁军军官到尔朱荣军中做安抚工作。此人叫尔朱世隆,尔朱荣的族弟。

    尔朱世隆领命前行,带给尔朱荣的安抚话却是:我代表数万禁卫军的弟兄们,欢迎哥哥你进城!

    尔朱荣只有一万军队,数万禁卫军可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尔朱荣狂喜。

    尔朱世隆辱了使命,为不让胡太后起疑心,更为了做好内应,回到洛阳城内向胡太后复命,自然一番忽悠,让胡太后安心。

    禁军集团支持自己,那么汉化文人集团怎么搞定?

    尔朱荣与死党元天穆商量,搞定汉化文人集团的最直接办法,是另立新君。叛军,立了大家都承认的新皇帝,就不再是叛军了。

    立谁好呢?二人选定了献文帝的孙子长乐王元子攸。皇族子弟众多,为何单选元子攸?

    因为元子攸的履历特殊。元子攸,自幼在宫担任孝明帝伴读,与孝明帝是发小,527年被封为长乐王。其工作简历是:先后担任过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中军将军、卫将军。官职基本是两种性质:一是皇帝的近臣,二是禁军军官。

    选他当新皇帝,以汉化文人集团对献文帝、孝明帝的感情,不会反对。禁军集团自然也认可这个原来的领导,不会反对。

    立一人而搞定两大集团,就是你了,元子攸。所以说,人能不能当官,能当多大的官,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特别是天时。

    尔朱荣派侄子尔朱天光秘密潜入洛阳,通过尔朱世隆与元子攸接上头。

    听说尔朱荣和禁军们都支持他当皇帝,元子攸乐得鼻涕泡直冒,出城与尔朱荣会合。元子攸被立为皇帝,就是孝庄帝。

    立了皇帝,皇后呢?有,现成的。

    尔朱荣令人将被胡太后强迫出家的女儿尔朱英娥接回来,不管你孝庄帝愿不愿意,反正,这就是你的皇后了。尔朱荣摇身一变又成了国丈。

    禁军倒戈,洛阳门户已不复存在。尔朱荣军队将胡太后和小皇帝元钊抓捕,投入黄河的滔天河水中,喂了王八。

    不久,尔朱荣又做了个震惊寰宇的决定。

    528年4月13日,尔朱荣请孝庄帝沿黄河祭天,并告知文武百官到皇帝行宫的西北报到,不得请假。

    等上千名文武百官如期来到黄河边,突然出现一大队骑兵,将他们团团包围。为首的,正是尔朱荣。已自我晋升为国丈的尔朱荣骑在一高头大马上,手执马鞭指着文武百官破口大骂,历数百官罪过:天下大乱,孝明帝被害,都是你们这帮人贪赃枉法、管理国家不当引起的。都该杀!

    言毕,一声令下,纵兵对大臣们刀劈斧砍,顷刻间杀了个精光。

    杀的太着急,没来得及点名,第一批被杀的,都是平常整点打卡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的好同志,跟做核酸检测似的,社区说几点就几点。

    回去的路上,尔朱荣又碰到了上百名平常经常违反劳动纪律迟到早退的官员,这次也迟到了,正懒懒散散、慢吞吞的往河阴赶。

    尔朱荣本来就看这些酒囊饭袋更来气,这下好了,迎头截住,马鞭一挥:谁能起草禅位诏书?

    有个叫赵元则的御史,瞅见这帮羯胡骑兵个个瞪着血红的眼珠,凶神恶煞,个别人盔甲上还溅有未干的斑斑血迹,一个激灵,赶紧举手:我语文学的好,七省文状元兼参谋将军对王之王对穿肠,我能写!

    好,你出来,其他,一个不留。尔朱荣一发飙,又是一阵狂劈滥砍,血雨四溅,哀嚎连天,这上百人脑袋也瞬间搬了家。

    赵元则,关键时刻不照原则,靠一个激灵保住了脑袋。可见,关键时刻不迷糊有多重要。

    《北史》、《魏书》记载,被杀的王公大臣有1300多人,包括孝庄帝的兄弟,丞相高阳王元雍、司空元钦、义阳王元略在内。《资治通鉴》更是夸张,记载被屠杀的有2000多人。

    不管多少,反正尔朱荣把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的汉族大族消灭殆尽。

    当然,尔朱荣的杀戮也是有选择性的。同情鲜卑武人集团的,及与胡太后不和的官员,都提前接到了通知,没来,如散骑常侍山伟、左仆射元顺等。尔朱荣托人带话给元顺:可语元仆射,但在省,不须来。

    因本次事件发生在河阴县(今河南省孟津县),故史称“河阴之变”。

    377年后,一个同尔朱荣一样,借帮助朝廷(唐朝)镇压农民(黄巢起义)而起家的军阀,同样占据洛阳,将当朝皇族、大臣等40余人统统杀掉,投尸于滑州(今滑县东)白马驿附近的黄河,说是要让这些自诩为“清流”的官员成为“浊流”。

    此人叫朱温,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关于尔朱荣为何如此决绝的大规模屠杀洛阳的汉化集团高层官员,众说纷纭。学界多以尔朱荣与亲信部将慕容绍宗的那段著名对话来分析。

    尔朱荣: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

    慕容绍宗:太后临朝,淫虐无道,天下愤惋,共所弃之。公既身控神兵,心执忠义,忽欲歼夷多士,谓非长策,深愿三思。

    貌似是怕驾驭不了汉化集团高层。仅仅如此?

    其实,真正的原因,应该隐藏在尔朱荣与一个叫费穆的旧友的对话中。

    两个朋友说心里话时,费穆“劝荣行诛罚、树亲党”。

    树亲党,谁是亲党?除尔朱荣的亲信外,应该还有费穆想推荐的人。费穆想推荐哪些人,要看他当时是干什么的。他当时的职务是武卫将军。武卫将军是个什么官?

    看看当年曹操手下的武卫将军是谁就知道了,此人叫许褚,曹操的保镖队长。

    也就是说,武卫将军是禁军的官职。费穆劝尔朱荣杀汉化集团高层,终究还是出于汉化集团和鲜卑禁军武人集团的利益冲突。

    在洛阳城的尔朱荣,心里是不安的。自己只不过带了一万兵马过来,洛阳城内的禁军就有数万,虽因共同的倒胡目标合作在一起,可现在胡倒了,自己还能镇得住洛阳这些人吗?

    在汉化集团和鲜卑武人集团的冲突面前,尔朱荣选择安抚谁呢?自然是强大的禁军集团。再说,汉化集团这帮贪污犯,是国家大乱的罪魁祸首,诛杀有理!

    证明“河阴之变”主要起因是为安抚鲜卑武人集团,还有一个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本次屠杀官员,洛阳的禁军也直接参与了。

    在尔朱荣的士兵对朝臣们刀砍斧劈的时候,禁军领军元鸷,就与尔朱荣骑着马在山坡上冷眼旁观着呢(鸷与荣共登高冢俯而观之)。

    河阴惨案就此造成,不用再多分析,从某种程度上说,尔朱荣是被洛阳鲜卑武人集团当枪使了。

    进了京,杀了皇帝、太后,接下来呢?篡位?

    时天下未定,葛荣起义军和西北的万俟丑奴起义军声势浩大,洛阳禁军势力强大,就是自己人贺拔岳等部将都强烈反对,尔朱荣有点犹豫。

    再三权衡利弊,尔朱荣仍不能决。干脆,算算卦吧。

    尔朱荣用的是鲜卑族的占卜方法---铸金人。前文已叙,大名鼎鼎的冯太后就是凭铸成金人讨得吉利当的皇后。

    结果,尔朱荣连铸了4次金人都没成功。天意。尔朱荣这才确认自己篡位的时机还不成熟。

    如此大兴屠戮,作为皇帝的孝庄帝元子攸是什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