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宅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银狐在线阅读 - 第九十章 出城决战

第九十章 出城决战

    当年沉晨和宗族南下,路过庐江的时候,得到过陆逊从祖庐江太守陆康的照顾。

    古时候宗族迁徙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特别是像邓氏这样的名门望族,拖家带口,兴师动众,必然令世人瞩目。

    因此每路过一处,地方县令、各郡太守都要询问情况,宗族也自然要递名帖,打招呼,告知迁徙缘由。

    而南阳邓氏在东汉一朝名望累及,举世皆知。所以路过庐江的时候,陆康就给了一些粮油礼物。

    作为回报,沉晨让叔祖邓洪回了一封感谢帖子,并且在帖中跟陆康说,袁术必然会觊觎庐江,希望他能够小心应对。

    陆康是知道邓氏经过寿春的时候,邓洪曾经去袁术府上拜访过的,因而他怀疑邓洪在袁术那察觉到了什么,于是就按照嘱咐,将一半宗族遣回吴县。

    历史上吴县陆氏都依附于陆康,包括陆逊兄弟,因父亲祖父早亡,因此自幼就是陆康带大,从陆康当乐安相的时候,就一直跟随左右。

    结果后来袁术派孙策讨伐陆康,陆康殊死抵抗两年之久。城破之时,跟随陆康的百余陆氏子弟因战乱和饥荒,死亡了大半。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陆逊和陆绩的吴县陆氏和他们孙家是有很大仇恨的。

    只不过孙氏以武力占据了江东,陆氏要想发展和保证家族昌盛,就必须依附于仇人,这就迫使陆逊陆绩不得不出仕江东。

    但如今陆康把一半陆氏子弟送回吴县,剩余陆氏子弟跟着他在庐江,城破的时候,只有少数陆氏死于非命,大部分宗族人口都逃了出来,跑回了吴县。

    这种情况下,陆氏就必须记沉晨的恩情以及孙氏的仇恨。

    在孙氏强大的时候,这种恩情和仇恨会缩小。

    因为陆氏家族要生存要发展,既然在孙家的地盘,就只能隐忍下去。

    并且还得为孙家死命效力,来换取在江东更高的政治地位以及让家族壮大的权力。

    可一旦孙氏衰弱,这种恩情和仇恨便会立即放大。

    陆家马上就会抛弃孙权,以沉晨当年对他们有恩,孙策当年对他们有仇为借口,改换门庭,出仕刘备集团。

    哪怕刘备集团确实会削弱世家也无所谓。

    只要能够继续傍住大腿走下去,延续家族的兴盛,那么对于世家大族来说,无非是数代人前仆后继的继续积累。

    这江东,总归是他们世家的。

    所以陆家带投归顺刘备集团就很好理解。

    一是作为第一个归顺的世家,刘备集团要做榜样,大抵不会对他们削得太狠。

    二是带头归顺,也能顺利在新朝某个好职务。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现在沉晨如日中天,俨然南方除刘备外的第二号人物。

    将来刘关张这一批老人走后,刘备的继任者必然会倚仗他,到时候沉晨也将成为南方的中流砥柱。

    作为南方本土世家,此时不抱大腿更待何时?

    所以当初沉晨还未准备伐吴之前,就有少部分世家权贵给他写信,有归顺之意,便是希望能提前抱上大腿,找好归宿。

    这其中就有陆氏。

    虽然信件并非陆逊亲笔所写,但这里面若没有他的意思,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提前找好东家,也是他们这些世家大族长远目光的投资。

    魏延自然没有想得那么深,能够和平得到吴郡是最好的事情,当下大军顺利入城,控制了吴郡治所。

    之后让陆氏帮忙补充了干粮之后,便再次出发,直取建业。

    只不过魏延不知道的是,他和庞德都还在出发前往建业的路上,关羽的大军就已经即将抵达孙权老巢。

    建安二十五年九月三日,船队先芜湖、于湖、丹阳。

    之后等到后续粮草运达,补充了物资后,船队再次出发,前往历阳。

    历阳便是后世安徽马鞍山市的和县,位于长江以西,与马鞍山市隔江相望,县北有条着名的河流,汉代叫做乌江。

    船队到达历阳是为了等陆军。

    九月十日,马超率领的陆军就抵达了历阳。

    此时关羽已经派甘宁为先锋,领一万水军过石城至龙藏浦。

    龙藏浦就是秦淮河,甘宁封锁了秦淮河南岸。

    孙权得知敌人已经到了秦淮河后,大惊失色,连忙在建业吴侯府邸召集群臣议事。

    吴侯府邸内,张昭、诸葛瑾、顾雍、阚泽、孙邵、严畯、陆逊、是仪、陆绩等十余名孙权谋臣坐列其中。

    厅中烛火辉映,因采光不太好,导致所有人的脸上明暗交织,展现了每个人复杂且忧愁的心思。

    “曹丕误我啊!”

    孙权拍着桌桉,他已经悲愤到了极点,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

    这一战原本是想着以东吴作为防守拖住刘备集团的主力,此时曹魏集团进攻,两方夹击,击退来犯之敌。

    结果没想到曹纯在东兴堤大败,连他本人都被赵云斩首,之后所谓的曹军主力更是杳无音讯。

    发去给合肥张辽那边的信件也是如泥牛入海,没有半点回音。

    现在傻子都知道自己被曹丕给耍了。

    虽然不知道曹丕到底在想些什么东西,但孙权明白,如今眼下的局势,已经到了危如累卵的时刻。

    张昭愁眉苦脸,说道:“吴侯,西军日近,而兵不举刃,将之如何啊。”

    孙权撑着额头,只觉得焦头烂额,愤然拍桉道:“孤还要一万余兵马,死守建业,决不能坐以困毙。”

    “吴侯是要守建业吗?”

    陆逊问。

    “那能如何?”

    孙权惨笑道:“建业好歹城高墙厚,可以抵挡。其余城池,如何守得住?莫非孤要北逃至魏国?”

    陆逊就摇摇头道:“正是建业城高墙厚,难以抵挡。吴侯想想,建业城墙上容纳数万大军都绰绰有余,若是只有一万余兵马上去,将会如何?”

    “额.....”

    孙权一时愣住。

    张昭沉声道:“四面漏敌。”

    “不错。”

    陆逊点点头:“当年赤眉军攻打长安,更始帝刘玄便因长安城大而兵少被迫单骑逃走。关东联军攻打洛阳,董卓也因洛阳城大,而避祸长安。城池大,也需要相应的兵力才能防御住,若是兵少,还不如小城。”

    这就是城高墙厚的坏处。

    为什么历史上很多国家灭亡的时候,敌人一旦打到都城,君主往往都会选择投降,而少有负隅顽抗者。

    就是因为国家都城太大,打到快灭亡的时候,本身能够防御的兵力已经极少,而且城内的军心士气也非常低,所以还不如干脆投降,换个好下场。

    如汉时西都长安,东都洛阳,都是城高五六丈,占地数十近百平方公里的大都市。还有三国蜀汉的成都,东吴的建业,同样是城池非常高大,区区万余人马,根本无法防御。

    因此历史上刘玄、董卓、刘禅、孙皓这些人,根本不愿意在洛阳长安成都建业这样的大城市进行防守。

    眼下的形势也是如此。

    孙权从京口把江东治所迁至建业已有十年。

    作为江东治所所在,建业新修葺的城墙十分高大,足以容纳五万人以上防守。

    但现在江东只有一万多士气涣散的兵马,上了城墙之后,先不说士气问题,单说偌大城墙,四面漏风,一个士兵要防御八个正在攻城的敌人,就算是分身术能再变出两个士兵出来,也是疲于奔命,根本防御不住。

    所以建业已是困局。

    孙权哀声道:“难道孤已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吗?曹丕见死不救,刘备步步紧逼,江东三代基业,毁于一旦啊。”

    诸葛瑾轻声道:“吴侯......不若......归......”

    “吴侯。”

    陆逊知道诸葛瑾想说什么。

    但他也知道孙权不会轻易就答应,如果诸葛瑾说出来,也许孙权会大怒把他杀掉,所以立即出声打断。

    孙权果然目光阴鸷地看了眼诸葛瑾,然后对陆逊说道:“伯言,你有何话说?”

    陆逊就说道:“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兵行险招。”

    “你说。”

    孙权目光死死地盯着他。

    陆逊说道:“若如今我们选择守城的话,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城大兵少,难以面面俱到。二是军心低落,恐兵无战心。”

    “嗯。”

    孙权点点头。

    他不是傻子,自然知道陆逊说得是对的。

    陆逊继续道:“若想一次性解决这两个问题,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太过困难,因此必须一步一步来,我们必须先提振士气,再想办法筹集兵马,抵抗刘备大军。”

    孙权忙追问道:“那该如何才能提振士气呢?”

    “士气低落皆因荆州之战与濡须口之战的失败,令将士们觉得江东必然守不住了,不想再白白送死,所以必须要一场胜利来告诉他们,还有冀可言。”

    陆逊沉声说道:“现在就有一个险而又险的办法,那就是出城决战。”

    “出城决战?”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张昭更是说道:“伯言,你癔症了?现在敌人兵马众多,出城决战,岂不是死路一条?”

    就连孙权都已经难以细想,而是以愤怒的眼神看着陆逊。

    他觉得陆逊是在把他往死路上逼。

    然而陆逊却摇摇头道:“非也,这乃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办法,只有这样,吴侯才有一线生机。”

    听到这句话,孙权忍不住近乎冷笑了起来说道:“那还请伯言细说缘由。”

    陆逊就道:“原本若是关羽稳扎稳打,我们几乎不可能胜利。但他却要先接陆军,又派甘宁领水军来封锁龙藏浦,后方主力尚未抵达,前军就到了,这并非是一件好事。”

    “何解?”

    孙权问。

    陆逊说道:“吴侯还记得否,当年袁绍攻打曹操时,就先派颜良为前军攻打白马,结果为曹操阻击,失了颜良和数万大军,令袁军士气跌落,曹军士气大涨,就是这个道理。”

    “你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攻打甘宁,若是能击败甘宁的话,便可以提振士气,然后再退回来防守?”

    张昭也回过味来。

    陆逊点头说道:“正是,而且击败甘宁之后,关羽亦不敢轻举妄动,必然准备周全了才会来进攻建业。此时吴侯可以立即向诸郡征召士卒,抽调兵马来防守,如此江东尚有生还的可能。”

    出城决战,先破其前军?

    众人思索。

    就连孙权也渐渐冷静了起来,开始考虑这个提议是否正确。

    因为他们发现,陆逊说得好像有些道理。

    在败军之际,最关键的就是要打一场胜仗,提振士气,才能够有所作为。

    昆阳之战的时候,刘秀依靠的也并非是陨石,而是先告诉绿林军们,他们主力已经拿下宛城,大军即将北方驰援昆阳,让士兵们振作起来。

    当时宛城确实已经被破了,但绿林军主力还在休整,消息也并未传到昆阳,所以刘秀完全是在谎报军情,强行提振士气。

    不过这种办法短期内奏效,长期援军迟迟未到的话,必然令士气大跌。

    因此必须要有一场大胜。

    刘秀就亲率步骑千余人,与王邑派出来的数千人交战,并且亲自斩杀敌人数十,取得了初战的胜利,大大振奋了士气。

    之后又带着三千人,与王邑亲自率领的一万多人马交战,斩杀王寻,顺势大破王莽军队。

    曹操也是如此。

    官渡之战前夕,袁绍派颜良为先锋,直取白马。

    曹操亲自领兵北上,于白马阻击颜良,关羽万军中冲入敌阵,一人一马一刀,在无数士兵保护下,将敌人上将军颜良斩杀,取首级而还,取得了初战胜利。

    之后他就退回官渡,与袁绍对峙。又率领五千骑兵,奇袭乌巢,烧毁了袁绍的粮草,最终大败袁绍,吞并了整个北方。

    所以陆逊说的是对的,如果要想胜利,就必须先提振士气。

    还有什么比一场胜利更能提升士气呢?

    最重要的是。

    关羽似乎托大了,派出先锋甘宁只领一万人封锁秦淮河。

    但孙权手里的兵马还有一万多人,而且还有部分未参战的船只,兵力上居然对甘宁呈现出一定优势。

    因此若是阻击甘宁,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想到这里,众人亦是觉得陆逊说的好像很有道理,于是纷纷建言道。

    “吴侯,伯言说得不错,若要守住建业,必须提振士气,唯有打败甘宁,士气才能振作起来。”

    “是啊,恰好那甘宁不过一万人,他必然不会料到我们敢出城交战,若是趁夜偷袭,必能够击败他,令士气高涨。”

    “不错,吴侯,这确实是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办法。《孙子兵法》有云: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我等新败,正需要敢战的勇气。”

    众人纷纷劝谏。

    孙权咬牙说道:“好,就依伯言所言,此战,我拜伯言为都督,江东兵马,俱交予汝,汝届时领所有兵马出城,与甘宁决一死战!”

    陆逊拱手沉声道:“逊,必不负吴侯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