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宅屋 - 历史小说 - 公主明天要登基在线阅读 - 公主明天要登基 第358节

公主明天要登基 第358节

    几次三番的,他还来我这里表忠心献殷勤,你细想想,没有沈殿臣首肯,他不要脸,难道沈家也不要脸了?”

    第317章 和离

    安王妃王氏对于辛府而言,可算得上是位不速之客。

    辛程那天刚从外头回家,在府门口就看见了安王府的马车。

    赵清被扣押刑部,朝堂上为他的事闹了有两日,一面是以沈殿臣和赵盈为首要保下他的,一面则是以姜承德和冯家为首要拉下他。

    这事儿说来又话长些,总之僵持了两日之后,竟连皇后母族也搅和进来。

    冯家一向淡薄低调,更为中宫无子,便甚少搅和到这些纷争中来,一贯秉持的是明哲保身看热闹的态度。

    今次冯家族中在京为官,且于太极殿上能说得上几句话的子侄们,力陈要严惩赵清,众人自是愕然,不过愕然过后也想得明白,这八成是冯皇后授意,不然何至于此。

    冯家从前看不上孔家,难道如今就看得上姜家吗?

    早些年宋贵嫔还在的时候,倒是有传言说冯姜两姓打算联姻来着,可后来也是不了了之。

    辛程盯着安王府的马车多看了两眼,眸色沉了沉。

    太原王氏教出来的孩子,不至于是拎不清的糊涂人。

    辛恭要娶的那一个,他小时候都还见过,虽是闺中女孩儿,可也确实是巾帼不让须眉。

    王氏为赵清奔走已不是一两日。

    自从宋子安混不吝的带着人冲入安王府拘拿赵清到堂后,王氏日日都进宫,哪怕碰壁,也还是会去。

    她不单是安王妃,还是太原王家的嫡女。

    纵使有了清河崔氏的先例,也许不会有人再把所谓的百年士族放在眼中,至少对于这样的人家,大家打心眼里还是愿意维持表面上的平和。

    是以王氏于京中各处走动,朝臣府邸,宗亲贵胄,也并无人拒她。

    她会登门,也不算稀罕事儿,只可惜她大概要失望而归了。

    现在这种时候,谁愿意沾上安王府分毫?

    外头人给她留着面子,那是看在她父兄的情面,看在她王氏一族百年门楣的份儿上,若不然,只怕多说一个字都是不肯的。

    辛恭?

    辛程嗤笑一声进了门,再没看那华盖香车一眼。

    元宝对抄着手跟在他身后,主仆两个才绕过影壁墙后,元宝压了压声儿:“主子不去见一见王妃娘娘吗?”

    辛程摇头说不去:“无论怎么算起来,也是辛恭该称她一声阿姐,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她也不是来寻我的,我倒上赶着去……”

    他话没说完,见苏梵从远处快步而来,等走近时候他才看得真切,苏梵的脸色可算不上好看。

    于是他皱了眉头迎上去两步:“有事儿啊?”

    他和辛恭两个人闹的最凶的时候,也少见苏梵露出这幅表情来。

    果然苏梵近乎黑着脸凑上前来,做了个虚礼之后,顺势就把声儿一并往下压了去:“安王妃一直在等您,我吩咐了底下的小厮,见您回府先告诉我一声,好来跟你回个话。”

    “等我?”辛程显然吃了一惊,“她不是来找辛恭的?”

    苏梵摇头:“六公子倒是一直作陪,也知道安王妃是为安王殿下的事情登门,只是王妃娘娘不开口,六公子也懒得替这话茬。

    王妃只说是来找二公子有要事请二公子相帮,六公子说了您不在家,说不定至晚方归,王妃却执意要在府上等,这会儿已经等了足有一个半时辰了。”

    她竟来的这样早。

    辛程不免啧声:“早知道跟他们一块儿到京郊去逛一逛散心了。”

    这话不假。

    昭宁帝要给宋太后建的安寿观,工部几经选址,最终定在了距离玉安观不远的京西郊。

    工部紧着赶工,寻常人轻易靠近不得,赵盈却不在此列。

    她的确是约上了薛闲亭他们几个说要到京西郊去逛一圈,懒得在城中想这些烦心事,也问他要不要去来着,他是对这些一点兴趣也没有,想着还不如回家睡大觉,反正宋乐仪都不去,他才不跟着溜腿儿,这才回绝了。

    要是早知道王氏在家里等了他一个多时辰,他还不如跟着去。

    其实,现在要走也不是来不及。

    辛程心念闪过,脚下微动,但是人还没转过身提步要走,自己又收住了。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王氏连在清宁殿和凤仁宫吃闭门羹都接二连三进宫去拜见,何况是他们辛府。

    他今儿躲出去,王氏明日还要来。

    辛恭和太原王家女的婚事是定下了,但到底还未曾完婚,又是在这风口浪尖当头时,王氏若总来,给外头人瞧着也不像话。

    苏梵并不打算给他任何意见,只是掖着手站在原地,等他做决定。

    辛程在迈开步子往前厅去之前,还是先开口问他:“老六都是怎么跟她说的?”

    苏梵摇头:“无非是些家长里短,又问王妃近来可曾与王九娘子通书信,说很是惦记诸如此类。

    只是王妃心不在此,显然有些心神不宁,即便是跟六公子说起这些,也都只是有一搭没一搭罢了。”

    辛程又嗤笑一声,而后长腿迈开,径直朝着前厅方向而去了不提。

    ·

    王氏端坐,却非坐于主位。

    论理她是王妃之尊,辛恭将来又是她嫡亲的妹夫,主尊位她原也做得。

    辛程先前是几乎没同王氏打过交道的,今日看来,她此次回京,遭逢变故,到如今在京中行走,为赵清奔走,还是游刃有余,也不全是靠着王家的面子。

    至少这女人是极有社交手腕的一个人,比赵清不知高明出多少去。

    若再识大体一些,嫁给赵清这种人,也算是辱没了。

    反正这些天以来他是没少从赵盈那儿听说赵清在凉州的荒唐事。

    好好的一个安王府,倒叫赵清弄得暗娼门子一样,什么香的臭的他一概不管,只要是有姿色,就入得了他安王府大门。

    简直是混账至极。

    这对高门出身的王氏而言,根本是极尽羞辱之能事了。

    但王氏忍得。

    她非但忍得,还将这安王府做的风生水起,的确不可谓没手段。

    赵清只是不爱她,太贪色了,心里未必不敬她,好像是有些矛盾,但仔细想想也就是这么回事了。

    辛程进门以来在打量王氏,王氏同样也在审视着他。

    反倒是辛恭,自从辛程进了门后,他脸色就一直不怎么好看。

    辛程眼角余光是瞥见了的,当然知道他因何不快,只不当回事罢了。

    他同王氏见过礼,往侧旁坐过去,并没有先问王氏为何时而来,而是先去看辛恭:“王妃不是来找我的吗?你若没别的事,且忙自己的去吧,听苏总管说你已经在这儿陪着王妃一个多时辰,只怕耽误了你不少事吧?”

    辛恭咬了咬牙,捏着拳头慢吞吞站起了身来:“二哥说得很是,既回来了,你陪着王妃吧,我的确还有几件事要处理,先回书房去了。”

    话音落下他往堂中步去,在近乎正中的位置站定,转过身来与王氏辞一礼,王氏那里虽然颔首示意,但眼神根本没有落在他身上,辛恭心下微沉,才头也不回的出了门去。

    一直等到辛恭的身影彻底消失不见,辛程都没问一问王氏到底想求什么。

    事实是也不必问,他有点脑子都大概猜得出。

    毕竟现在朝中肯明着出头,又能出得起这个头的,也只有赵盈和沈殿臣。

    沈殿臣近几个月来不得天子器重早就是众人皆知的事实,赵盈却是顺风顺水在朝中站稳了脚,两相对比之下,王氏会出现在辛府而非沈家,自也就说得通了。

    是以辛程不紧不慢去看苏梵,噙着笑交代他:“苏总官也去吧,我陪王妃说两句话。”

    苏梵有心说什么的,这会儿也什么都说不了了。

    不多瞎过问主子们的事儿是这些年在辛家伺候攒下的心德,主子之间的事最不好说,他现在跟着来了京城就更不好多说话。

    老太太护着他,高看他,可他今后要留在辛家服侍当差,头顶上的主子无非是眼前这些人。

    真等到老太太百年,谁又来护着他不成吗?

    是以苏梵诶的一声应下来,面无表情低下头去,缓步往外退了出去。

    屋里剩下的是辛程和王氏,还有元宝和王氏的陪嫁大丫头在。

    王氏才浅笑出声先开了口:“辛二公子把人都支走,显然是知道我因何事登门了。”

    人家都说扬手不打笑脸人,辛程对王氏当然也算得上客气。

    他说是,却不提那事儿,话锋一转反而先问王氏:“王妃是公主的皇嫂,又是长嫂,怎么不亲往司隶院去见公主,反而要拐这么一道弯,竟不觉得麻烦吗?”

    “有求于人,哪里麻烦?”王氏笑意未减,“天底下最难的事从来是开口求人,我如今连这个口都开了,便万事都不觉得难,也万事都不嫌麻烦了。

    眼下这京城中,于旁人而言,安王府才是最大的麻烦,我人前行走,为王爷奔走,旁人不觉得我是个大麻烦就不错了,还由得我嫌弃什么麻烦不麻烦的?”

    这话说的漂亮,人也通透,倒是难得的人间清醒。

    所以她是明知道别人都嫌弃她,还在努力为赵清奔走,不管怎么样,至少保全赵清性命。

    但越是如此,辛程才越觉得奇了怪。

    王氏显然也看穿他眼底的狐疑,故而问他:“二公子有什么问题,不妨直说,既都说了是我有求于人,二公子有所疑,自合该为二公子解惑。”

    辛程挑眉看她:“王妃把话说到这份儿上,这事儿还没开口,我倒已经不好再回绝说不帮了。”

    “我并非是强人所难。”王氏摇头失笑,“这些天我在外行走,其实也不是见了谁都是这套说辞的。

    有些人说上两句话便知他不中用,不靠谱,又或是根本便是指望不上的。

    同这样的人,我也实在不必这样放低姿态去说话。

    只是见了二公子,瞧着二公子实在是聪明人,咱们索性把话摆在台面上说,反倒比藏着掖着互相试探来的痛快。”

    王氏深吸口气,缓了须臾而已:“我想二公子也是这么觉得,是以倒不必说这样的话。

    二公子只管问,我也只管说,咱们谈完了,帮或是不帮,是二公子自个儿做决定的,我既逼不了你,也不会逼迫你。”

    辛程心下对王氏的赞许和欣赏就又多了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