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宅屋 - 历史小说 - 大秦嬴鱼在线阅读 - 大秦嬴鱼 第178节

大秦嬴鱼 第178节

    秦王可以为了维护范雎,下令让朝中上下都不议论郑安平的事,但那被带着投降的一万老秦人,秦王可不能不管。

    之前是他没想到,现在太子既然提起,秦王就问道:“太子以为,该如何从赵国赎回这些人呢?”

    太子道:“儿臣愿意出五千金与安阳君,将我老秦人赎买回来。”

    郑安平带着秦国十万大军降赵之后,被一时高兴的赵王封为安阳君,封地就是现在的安阳,王陵大军的驻扎地。当然,郑安平代表不了秦国十万大军,他能代表的,也只有当时紧

    紧跟随他的秦军卒,差不多有一万多,这些都是郑安平从秦国的腹地带出去的,所以被太子柱称作是老秦人。

    赵王既然封郑安平为安阳君,那么这些随他投降的老秦人,自然也成了郑安平的私人属军,所以太子柱说要跟郑安平本人赎买。

    不过,现在安阳已经又被王陵夺回来了,太子当众说出“安阳君”这三个字,嘲讽意味,不可谓不浓厚了。

    满朝寂静,尤其是秦宗室们,更是面露嘲讽。他们虽然听从大王的命令不议论范雎,但他们心中的愤怒和恨意早就通过眼神和表情表达了不知道多少次了,最近范雎连出门都变少了,就是不想看到同僚们这样的眼神。

    此时,范雎出列道:“禀大王,臣愿意出这五千金,将老秦人们都赎买回来。”

    太子柱道:“范相不必如此,五千金不是小数目,孤是太子,可以轻松的拿出这五千金,您的封地应地出产并不多,五千金与您来说,有些太多了,您还有家小要养,这些钱,就由孤来出吧。”

    不等范雎答话,少良造胜就道:“太子可是太小看范相了,昔日安平君曾将我秦国至宝精油十年如一日的交由范相经营,获利多少,朝中上下谁人不知,五千金与他,九牛一毛耳。”

    赵胜第一次去栎阳见秦鱼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大夫爵,被叫做大夫胜,但他是当时的秦王室大宗正公子繇看好的宗室子,是下一任大宗正有力的竞争者,公子繇退下之后,赵胜有秦鱼支持,一路披荆斩棘,夺得了新一任大宗正的职位,爵位也是一升再升,现在已经是少良造了。

    太子柱听了赵胜的话,不由面露惊色,自责道:“倒是孤孤陋寡闻了,既然范相愿意出这五千金,那么孤,就不与范相客气了。”

    范相与太子柱对行一礼,没再说什么,退回自己的位置上站好。

    他能说什么呢?

    此时他说什么都是错的,赵鱼被秦王流放至洞庭封地去了,就如当年穰侯、泾阳君、高陵君他们被秦王赶出咸阳,流放至他们自己的封地去一样。

    穰侯的封地在当时天下最富庶的陶地,泾阳君和高陵君的封地邓地和宛地,都是洛水河畔靠近洛阳的的膏腴之地,他们即便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过的也是安乐自在的日子。

    可是赵鱼的封地是在哪里?

    瘴气毒气弥漫的南越之地,秦王将赵鱼流放至南越封地,以赵鱼年少多病的小身板,他能在洞庭活几年?

    这也难怪这些以赵胜为首的宗室们看范雎不顺眼,恨不得吃其肉喝其血了,在他们眼中,赵鱼出走洞庭,不是大王的吩咐,而是范雎的主意。

    好一个吃饱了就砸饭碗的白眼狼,昔日安平君喂出去的金饭粒,全部都被辜负了。

    秦王知道范雎是在替自己背锅,将赵鱼遣回封地,的确是他自己的意思,在此之前,他并没有与范雎商议。

    朝议之后,秦王将范雎单独留下议事。

    秦王:“让爱卿替寡人受累,寡人心中甚感愧疚,赎买老秦人的五千金,就由寡人代爱卿出吧。”

    范雎苦笑道:“为大王分忧,本就是臣子的责任,大王何言愧疚?大宗正说的也没错,昔日臣从安平君那里,确实得到了不少财富,五千金与臣来说,的确不算什么。”

    “就当......就当为郑安平投降之事买罪吧。”

    “这五千金,原本就应该是由臣出的。”

    说起郑安平,秦王再次安慰范雎道:“郑安平之事,也是寡人考虑不周,轻率的就任他为将,这才遭此劫难,好在河内保住了,影响并不大,寡人与你,也可安心了。”

    说真的,秦王到现在都还记得他收到郑安平投降的消息的时候那心惊肉跳的感觉,如果河内只是一块战略之地,可有可无也就罢了,现在的河内可是有超过了百万百姓,其中财富何止百万,若是就这么没了,他觉着自己都能亲自率领全国上下所有大军亲自去将河内给夺回来。

    范雎也道:“是啊,听到河内大捷的消息,臣今晚,终于可以睡一个好觉了。”

    君臣相视而笑,重新恢复了默契。

    但范雎放心的显然太早了,他的相位,早在河内还未有失的时候,就已经被某人给盯上了,比如,大朝议之上,太子柱主张将投降的那一万多老秦人给赎买回来,就是蔡泽给太子柱出的主意。

    赎买老秦人只是第一步,目的是为了让朝堂上下所有人,包括秦王,都不要忘记了,如今河内无恙只能算是幸事,但到底是因为什么才导致了河内如此祸患,大家可不要忘了啊。

    河内到底是因为什么才有了如此遭难,其实论到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了,因为秦魏赵对战的局势,是早就有的,并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存在离开而转移,但郑安平这个人本身所带来的损失,可是有迹可循的。

    通过太子柱的诉说,蔡泽很满意这个结果。

    接下来,他要好好考虑,如何能让范相自己退出秦国的朝堂,举荐自己上位了。!

    第165章 阴谋(霸王 9)

    在蔡泽看来,如果范雎趁郑安平之事退去相位,是他平安身退最合适的时候。

    他在权势最鼎盛的时候退出,不仅能消除因为安平君出走咸阳所带来的王室宗亲们的愤怒,还能获得秦王的怜惜和慷慨,急流勇退,保全家人和自身,带着声名和财富回自己的封地安乐过活,此生无憾矣。

    但范雎没有。

    所以,蔡泽打算寻个机会提醒他一下,君王的慷慨和忍耐,是可以被逐渐消耗光的。

    蔡泽修的是黄道之学,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天生带着股与人为善的宽和。

    他没打算让范雎难堪,更没想要自己利用激烈的手段将范雎从相位上击败,然后自己取胜上位。

    他想的是让范雎自己心甘情愿的从相位上退下来,然后再向秦王举荐自己去做相国,这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你是前相国,我是继相国,您是前辈,若有我解决不了的事,还得要您出马,帮我这个相国、帮秦国渡过难关呢......

    这才是蔡泽最终想要的结果。

    历史上蔡泽就是这么做的,不过,历史上蔡泽之所以要来秦国找出路,是在听说了范雎经历了郑安平和王稽这两个大恩人的变故之后,觉着机会来了,他才来秦国,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来劝范雎举荐自己做他的接班人的。

    也就是说,机会送上门,蔡泽只是那个抓住机会的人罢了。

    现在蔡泽入秦的时间提前了,范雎只经历了郑安平这个变故,虽然看着乱子很大,野非常惊险,但最后弥补后的结果让大家都很满意,所以,说到底,郑安平与范雎,在秦王偏爱的情况下,影响并不大。

    蔡泽想取范雎而代之,不过心情并不急切。历史上他在短时间内取范雎而代之,是因为他走投无路,只有这么一个大机会摆在他面前,他自然好牢牢的抓住了。

    现在,蔡泽入了太子府。

    他走太子的路入朝做官,不仅没有将路走窄,相反,他将路走的更宽了,而且是一条宽阔的通天路。

    在蔡泽看来,如果安平君都不能取太子而代之,那么,秦国的这位太子,地位将无法撼动,妥妥继任下一任秦王。

    如果他在潜邸的时候就让

    太子看重,等太子做了秦王,他同样会是下一任相国,没差的。

    不过,现在的秦王还活的好好的呢,只要现在的秦王还在,范雎这相国的位子就是稳的,正所谓居安思危,他不能因为自己前路光明,就不为这光明的前路继续扫清障碍了。

    总归是,路上的障碍越少,将来的路才会走的更顺畅的。

    郑安平的事给了蔡泽启发,据他所知,范相还举荐了一位恩人做官呢,郑安平是将军,这个王稽,就是郡守,一武一文,正凑了一个“好”字。

    蔡泽如今是太子最看重的一位谋臣,手下也增添了些人手,但因为他入秦时间太短,要是了解一些表面上的事,他可以询问手底下的人,但若是要做一些心腹之事,这些人就不够用了。

    蔡泽脑子一转,就计上心头。

    这日,他趁着夏至将到,秦王与太子去郊外祭祀大地之神宗室皆来参礼的时机,找上来了栎阳商会的会长,公孙双。

    公孙双,从他的名字上就能知道,这家伙是公侯之后,与其他公侯之后所不同的是,公孙双是孝公之后,与秦王、秦鱼同一个源头祖宗,所以,由他来担任了商会会长。

    要说如今的栎阳商会这庞然大物,已经秦国宗室的私人财产,一点都不为过。

    从秦鱼六岁开始组建栎阳商会开始,第一任会长,自然是秦鱼,不过,秦鱼以自己年弱,每日要忙着上课学习、工作治理栎阳、与秦王联络感情(这一条可以隐藏)为由,推辞了会长之责,不过为了防止商会的大商贾们瞎搞,好经给坏和尚念歪了,秦鱼让素怜代表自己出任第一任商会会长,他自己则是隐在幕后做大佬,行监督之责。

    后来素怜去了赵国发展,也是为了能洗脱他在秦国的身份,栎阳商会重新精选会长,当时栎阳进入了飞速发展期,秦鱼想要将栎阳的政策辐射到诸如频阳、重泉、高陵等附近的大县,就得拉拢当地的地头蛇,不要给他在政令的推行过程中找麻烦。

    为了一劳永逸,秦鱼将那一届厮杀的特别血腥厉害的会长选票,最关键的一票投给了宗室。

    为什么要投给习惯用鼻孔看人的宗室,而不是其他更好驾驭的世家大族呢?

    因为秦鱼是宗室,宗室势力庞大,就当前而言,投给

    宗室,利益不仅能做到最大化,还能利用宗室不可撼动的优势,顺利推广他想要推广的任何政策。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这些宗室们所涵盖的范围是有多么广博了,据秦鱼所知,秦国王室宗庙里,就存着至少五本用丝帛定制的宗谱,五本不是宗室子人数数量,而是种类数量。

    也就是说,这五本宗谱,根据关系远近,血缘浓淡,分成了五种不同的宗室。秦王这一脉是大宗,其他的都是小宗。小宗也是分大小的,你要是以为最远最小的那种小宗好欺负,那你可就想错了。

    秦国存续几百年以来,一些年代久远的嬴姓子孙,早就融化在秦国各地,形成了一股不可撼动的地头蛇了。

    都说老旧贵族,老旧贵族,这些老旧贵族都是哪里来的?

    就是从这些宗室里一代代的分化而来的。

    举几个例子,白起是嬴姓白氏,廉颇是嬴姓廉氏,李牧是嬴姓李氏,他们都是嬴姓后人,寻根溯源,他们也都是宗室后代,只不过年代实在久远,不记录在王室宗谱以内罢了。但你能说,他们没有影响力吗?

    每一任秦王上位之前和上位之后,一定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拉拢这些宗室大贵们支持自己,不支持自己的,一定都要毫不犹豫的杀死,斩草除根。第二件事,就是要攻打其他国家,攻城略地,以彰显自己的武功,让国民们和满朝文武们看看,寡人,秦国的新王,是能做稳王位,让国家安定团结的。

    为了做好第二件事,第一件事就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安内,将王位先坐稳了,掌握权力,才有余力攘外。当然,如果情况棘手,完全可以通过第二件事,来将第一件事放在战场上搞定。当年的惠文王就是这么做的,秦鱼的大父那一辈九兄弟,就是被惠文王这样全部耗死在战场上,然后只剩下秦鱼的大父这一根独苗,夹着尾巴远走栎阳了。

    这些老旧贵族虽然可能有的穷的住茅草屋,吃糠麦饭,但若是在后头猛不楞登的给你来这么一下子,秦王都受不了,更何况本来就谁都不服谁的同等地位的宗室?

    所以,对秦鱼这个小小孩童来说,这些老贵们不仅不能忽略,还得特别重视,认真对待,将他们摸楞顺溜了,他再去做事,就会事半功倍了。比如在各地建立初学,让女孩子

    也能进学室学习的政策。如果有各地的宗室出面配合推广,秦鱼相信,这种初学模式,不仅能很快的在最基层推广开来,宗室还会自发的去维护这种制度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监管困难的问题。因为商会会长评选的其中一个标准,就是看文教的推广和维护情况。

    为了拉拢这些看着好像不重要其实特别重要的宗室们,秦鱼将那关键的一票,投给了宗室,但自此以后,秦鱼的这一票,就好像按下了一道至关重要的开关键一样,随着栎阳商会日渐壮大,商会会长几经易主,都是在宗室手里转悠,再没让其他外姓大族染指半分。

    秦鱼自己当然已经预想到了以后一家独大的隐患了,但商会才建立了几年?

    十年都不到。

    商会发展壮大远没有到达顶峰,现在就处理这些,委实为时过早。而且,你要以为宗室都是闲吃饭的草包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人家享有最好的教育资源,子孙众多,在秦国的这个法治大环境下竞争力也大,培养出来的子孙自然也都是在人才选拔的平均水平以上的,选几个才能卓著的出来做商会会长,简直不要太容易。

    所以,虽然商会被宗室给独占了,但目前来说,好处是大于弊端的。

    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对宗室来说,简直就是宗室们投资少风险低的聚宝盆,只要在商会里挂一个职,维护商会的运行就能获得养活一家老小过滋润生活的小日子,谁人不会真心的爱商会呢?

    谁人不会真心的爱安平君呢?

    宗室们对安平君,简直要爱死了好吗,安平君直接凭一己之力,养活了秦国的整个宗室啊。

    范雎跟秦王说“......宗室与其经济槃根错节,如果安平君有夺志之心,宗室必以其马首是瞻”,就是再说安平君有以经济之利挟宗室之威的意思。

    这绝对不是范雎在危言耸听,而是在平叙事实。

    而这一点,也已经被秦王给意识到了,如果秦鱼一言不合跟秦王对着干,那就是整个嬴姓宗室在跟秦王对着干,秦王能把自己的亲戚们一起打包都给杀死吗?

    不能!

    所以,午夜梦回之时,秦王在心里,不是不害怕的,他更为太子柱担心。

    蔡泽找到公孙双,公孙双连个正眼都没给

    蔡泽一个。

    宗室原本就看这些外国来的占据秦国朝堂高位的臣子们不顺眼,认为是这些外国人挤压了他们做官掌权的空间,自从他们的宗室好亲戚安平君出走咸阳之后,他们就对这些外国人更看不顺眼了。

    公孙双没有绕过蔡泽直接走开,就是看在他是太子门客的份上,太子是下一任秦王,公孙双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