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宅屋 - 历史小说 - 我大明二皇孙,开局挣下一亿两在线阅读 - 第622章

第622章

    有了这个身份,其家族便不是贱民家庭,乃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勋贵家族了。

    如果后辈子孙再出现个努力的,将来飞黄腾达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按照大明新制定的贵族继承规则,虽然这些贵族在这一代去世后,下一代就会被取消。

    但他们的子孙辈,却可以因这个身份,可以在当地的衙门,找一个养家糊口的职务。

    如果有突出贡献的,甚至可入锦衣卫当差。

    如此一来,只要有了这个爵位,至少可以衣食无忧三代。

    「陛下!」

    杨士奇在老爷子话刚落,就站了出来。

    如果他只担任了兵部尚书,这件事他只会觉得有一些太过,但不会站出来提意见。

    毕竟身为兵部尚书,拦手下是兵封赏,你这个兵部尚书还想不想干了,是不是想某天夜黑风高的时候,被人抹了脖子。

    可身为内阁大臣儒门代表,这事就必须要站出来了。

    单封一个郑和无所谓,毕竟对方是太监也没有子孙,而且这个爵位对郑和而言也只是一个名号,以后的工作还是负责出海,对朝廷没有什么多大的影响。

    可老爷子这一下子封上万名贵人,这意义就不一样了。

    如果只是给这些活的封,以朝廷现在的财力,也就是多个几千人每年领俸禄罢了。

    同时他们这些人以后的命运,也会跟郑和一样继续出海,对朝廷局势也没什么多大的影响。

    可这一下子封了上万人,这意义就不一样了。

    上万人就代表着上万家庭。

    按照朝廷新制定的贵族律法,这些新兴贵族是有权利有资格,竞争地方衙门的一些小职务的。

    上万人加入衙门,这会动多大的利益和蛋糕。

    本来新学一派,就已经隐隐有冲击儒门地位了。

    如果再有上万感激皇上的人加入朝廷衙门,那儒门恐怕以后在基层衙门就没有话语权了。

    自古皇权不下乡,朱棣如此一搞,直接在本来很稳固的底层衙门中,狠狠地参了一把沙子。

    至于这些新贵族免除农税的事情,杨士奇则是没有考虑这些。

    以朝廷现在的收入能力,别说多出上万小贵族了,就是多出上万伯爵,咬咬牙也能养活起来。

    而且这些小贵族免税,也只是在受益人活着的时候起作用,一旦爵位被取消了,这些待遇也会被取消。

    前后不过几十年的时间,以当前朝廷的财力,这点小钱朝廷还是看不上的。

    「杨学士,你想说什么!」

    刚宣布完封赏,看着士兵谢恩心情正好的老爷子,见杨士奇站了出来,脸一下子冷了下来。

    感受到老爷子那满是威胁杀气的眼神,杨士奇张了张嘴,心中本想着顶着压力说出拒绝的话,可双腿就是不听话,站在原地动都不动。

    「臣…」

    狠狠的喘了几口气,杨士奇强压着心中那点恐慌,张口刚起了个头,老爷子直接开口将他堵死了。

    「你也赞同是吗!」

    虽然是问句,但从老爷子口中,却是肯定的语气。

    杨士奇与其对望了一眼,最后无奈的低下了头。

    「皇上圣明,臣附议!」

    「哈哈哈…很好,不愧是朕的内阁大臣。」

    不知道是夸奖还是威胁了一句,老爷子便对其摆了摆手,让其退了下去。

    扫了一眼其他想要站出来的臣子,老爷子眼神威胁了一番,大笑着让跪地献恩的士兵起身。

    随后对着在场众人高声道。

    「今日乃是我大明喜事,朕宣布今后三天解除宵禁,为我大明再无饥饿之忧,喝彩。」

    「万岁,皇上万岁!」

    瞬间又引起了一片欢呼。

    等众人再次安静下来以后,老爷子看向在角落站着的神农伯老姚。

    「神农伯,这些种出来的水稻,是不能当种子用了吧!」

    老姚连忙走上前回道:「启禀陛下,杂交水稻每年的种子,都需要重新配备,这些结出来的稻谷,只可食用,无法当为来年的种子。」

    老爷子点了点头,虽然听不懂为什么要这样,但他对这方面也不在意,只要下面的人知道就行了。

    「夏原吉!」

    「臣在!」

    「这些杂交稻谷就不要入库了,分发给在场众人吧,也让百姓们尝尝新稻谷的味道。」

    「臣遵旨!」

    夏原吉虽然有些肉痛,但他可没有杨士奇那么死心眼。

    再说了,现在朝廷又不缺钱不缺粮了,只要皇上能开心,多这一点少这一点无所谓。

    随着消息被传开,百姓们又是一阵欢呼。

    老爷子站在台上,冲着百姓们挥了挥手,跳下礼台捡了一些土豆,交代看守的士兵看守好以后,便带着朱胖胖两口子,以及郑和回皇宫了。

    今夜今晨无眠。

    到处都是欢声笑语鞭炮烟花。

    而作为整个金陵最大的销金窟秦淮河,更是灯火聪明,人头涌动。

    一座座画舫船支上,不停的传出欢笑和鼓乐之声,歌女的清唱更是一夜未停。

    现在是半夜时分,老爷子依旧没有任何困意,精神抖擞的在尚书房门口架起了火盆。

    拿出土豆摆在上面,老爷子一边等待着土豆烤熟,一边和坐在旁边的朱胖胖,听着郑和讲海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