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宅屋 - 历史小说 - 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在线阅读 - 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 第892节

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 第892节

    农村里的有些穷惯了的家伙,更是如此!

    吴远一听这话,暂时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只能赞同许慧琴道:“你这样想是对的。咱们是农村人不假,但不能叫城里人瞧不起。”

    这事吴远听了一嘴,也就算是暂时揭过。

    这时外头一阵吵吵嚷嚷,里头不明就里的,以为是徐长盛的车队到了,便纷纷往外涌。

    吴远也跟着人群簇拥而出,才发现是万主任的车先来了。

    万主任一下车,就开始果断安排,打好前站准备工作。

    一切都妥了之后,才有功夫应付老三位的接洽寒暄。结果万主任握完李会计的手,就掉头凑到吴远身边道:“还是站在吴老板身边踏实!”

    上回村办小学落成开学典礼,老万就差点出了岔子,最后是吴远帮着解了围,免得他犯错记过。如今再在类似的场合,遇见吴远,自然把吴远奉做幸运星,死死抓住,就等着关键时刻救命。

    而老三位也没觉着这有什么不妥,其他众人更是不觉意外。

    万主任抵达的时候,徐长盛的车队刚刚进入一口井乡地界。

    车内,徐长盛看着车外的景象,随口提起道:“小林哪,这一口井乡,你觉着跟咱们上回过来,有什么变化没有?”

    林秘书正襟危坐着,自然不会把自家老板的看似随口一问,就当做随口一答的。这毕竟关系着自家老板曾经最亲近的下属卞孝生的口碑和印象。

    “老板,自打你代理书记之后,咱们全县哪天不在发生着变化?这一口井乡虽属农村,却也不能免俗。只是我听说,卞孝生同志的很多理念,跟吴老板大相径庭,而且也不怎么听劝……”

    第1057章 全程参与,又全程不在线

    林秘书说这话的时候,刚刚蹬着二八大杠赶到梨园村村部的卞孝生,下车时不由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这喷嚏来得意外,来得猛烈,差点让他从车上下来,摔个大马趴。

    除了这事,带来一点小小的涟漪之外,卞孝生的出现,并没有引起更大的动静。

    毕竟万主任先到在前,你一个区区乡里干部,再闹出更大的动静,根本不合适!

    这种遇冷情况之下,卞孝生和众人寒暄之后,自觉站在万主任身边。

    而万主任站在吴远身边,吴远另一边又站着村里的老三位。如此一来,就成了一行人以杨支书为首了。

    杨支书被老许头扯了扯衣角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连忙借故安排这那地,然后站到了卞孝生旁边。

    如此重新一阵洗牌之后,一行人就变成了以吴远为首。这阵仗,吴远自然不乐意了。

    毕竟今儿是村里的委员会成立庆典,自己站在队首,出这风头作甚?

    结果刚想挪步,却被万主任扯住,且小声劝道:“吴老板,就这么站,最合适不过了。”

    不多时,徐长盛的车队出现。

    村里看热闹的早被清到路边,人武部的老赵带着村里残余的民兵们,担任着简单的维持秩序工作,免得出现上回的意外情况。

    徐长盛自然不会是一个人来的,跟随他而来的除了几个班组干部之外,还有市报社的采访车。

    梨园村这个委员会,原本不想大张旗鼓的,也因此而不得不搞大了。

    徐长盛身穿皮夹克,纵使里面穿了价值几百块的轻薄羊毛衫,一下车也被农村的寒气,冲得忍不住一哆嗦。

    所以握住吴远手的同时,就发现吴远这双手格外地温暖火热,趁着寒暄的功夫,都不想撒手了。

    再一看吴远身上这羽绒服,看着也不怎么厚,怎么就偏偏如此保暖?

    当然,现在不是探讨“你手怎么这么暖和”的时候,安排好的流程还得往下走。

    很快,寒暄过后。

    徐长盛一一见过了委员会的各位委员,然后被簇拥着走到了村部门口简单开辟出来的一小块空地上,这就是主席台了。

    等到市报社的采访团队纷纷就位,杨支书作为庆典主持人,走到了主席台的话筒前。

    先伸手拍了拍红布裹就的话筒,结果啪啪双泵透过话筒在村部的广播中广为传播,也传到了每一户室内广播还没坏掉的家庭里。

    当初吴远家也有来着,但拆掉重盖小楼之后,就没再装,倒是免了这份叨扰。

    “尊敬的徐书记,各位领导,父老乡亲们……”

    吴远一听老丈人这口吻和腔调,就知道对味了,正襟危坐间面带微笑,倒也能听得进去。

    只是他眼角的余光总觉得旁边的徐长盛双手攥拳,在下意识地发抖。

    今天确实有点冷,起码零下十度,甚至有可能十三四度。

    这在北岗历史上,也是少见的低温。

    徐长盛就穿这么点,难免冻得直哆嗦。加上不能说话,不能有多余的动作,更显得人有些扛不住。

    如此一来,吴远再听老丈人的主持,就有些漫长了。

    所以得了空的功夫,吴远下了主席台,找到林秘书,把徐长盛的情况一说。林秘书也没办法,县里没觉着有这么冷,这事确实欠考虑了。

    吴远又找到万主任,让他想法子安排招待所的小姐姐们,上台给所有人送杯热水,不为喝的,起码能捂捂手。

    结果万主任还有些迟钝:“这个,用不着吧?”

    吴远连忙贴在对方耳边把原因一说,听得万主任恨不得脚踩着风火轮去安排。

    很快,就在吴远回到主席台就坐之后,招待所的小姐姐们就鱼贯而上,给每人安排了一杯热茶。结果徐长盛就捧着热茶,一直不撒手,直到庆典仪式到了他致辞的环节。

    刚吸收了杯中热茶热气的徐长盛,致辞致得那叫一个慷慨激昂,听得村里在场的老少爷们们热血沸腾的,就连闲来无事的家庭妇女们也跟着起哄乐呵。让徐长盛以为得到了极大的反响,不由得就多说了五分钟,也忘记冷了。

    徐长盛致辞之后,庆典就进入剪彩环节。这在梨园村早就不是头一回了,参与剪彩的,也都是耍猴。拿起扎着红布条的剪刀,在招待所小姐姐们的间隙里,手起刀落,嘁哩喀喳,剪断完事。

    紧跟着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提前排练起来的村里旱船队来了个现场演出。村民们都看得乐乐呵呵,徐长盛一行人却趁此机会,躲到了早已安排好了的许家老三的饭店里。

    饭店里没空调没暖气的,其实和外面差不多冷。但好在这是私底下的,徐长盛可以安安心心的披着老支书拿过来的军大衣取暖。

    卞孝生全程参与,又全程不怎么在线,宛若行尸走肉一般。

    他早就熄了今天找吴远的念头,只是在不由自主地被挤到吴远身边时,有些跃跃欲试和守口如瓶的矛盾。

    好在徐长盛喝完一杯热茶之后,想起他来了。直接把人叫到跟前,一通耳提面命地私相授受。既避免了卞孝生对吴远的蠢蠢欲动,又提现出一番语重心长的提携姿态。

    可谓是两全其美。

    卞孝生被这么一番耳提面命之后,也是彻底放开。等到外头旱船队演完,人群散去,庆典酒席也就开始了。

    酒席上,自然是梨园村三巨头的主场。毕竟三巨头是从酒海里趟过来了,什么场面应付不了?饶是如此,依旧又被彻底放开的卞孝生抢了风头的迹象。

    徐长盛不去管他,直接凑头跟身边的吴远说话。旁人来敬他酒,他浅尝辄止,毕竟下午还要上班办公。旁人来敬吴远,有他在,也不敢纠缠多话,趁早喝完趁早走人。

    直到午后一点半钟,徐长盛带着吴远一道离开。其实这最后一手没啥必要了,但吴远也要离开去家具厂,就趁机脱身了。

    车队在众人的目光中离开,众人回到饭店继续尽兴。而离开众人视线的吴远和徐长盛也在村道和乡道的交接点,各自离开。

    第1058章 亡羊知补牢,为时亦未晚

    庆典后离开的卞孝生,回去的路上,也挺后悔的。

    明明自己握着梨园村这张王牌,偏偏怎么就打成了这副局面?

    如今即便是腆着脸子、上着杆子去找吴远修复关系,怕也是费力不讨好。

    除非能有什么别的契机,或者法子。

    庆典过后,时间进入2月里,年关的脚步愈发近了。

    杨沉鱼带着投标方案和1000万的宣发预算,北上首都,出发了。

    厂里头,年关里,迎来送往,吃吃喝喝的事,就全部落到二叔杨国柱身上。

    甭管是供应商,还是分销商、代理商,都要趁着年关之前,拉一波关系。

    怎么拉?

    自然全在酒里。

    有时候饭局定在厂里食堂时,吴远还没临时拉去,喝两杯酒,以表重视。

    但对于安顿在县招待所或者外面饭店的吃请,吴远是能推就推的。

    晚上回到家。

    四姐吴芳华带着四姐夫钟振涛过来了,带来了不少的年货。

    果然是跟三姐俩口子打的同样的主意。

    吴远推门下车,就见四姐夫钟振涛散着烟儿,迎上前来。

    接过烟后,俩人凑头点了,美美地抽了一口后。

    就一起往院子里走。

    戏精钟文雅正站在自家送来的年货前,一脸得意,当然这得意是冲着老对头熊飞燕的。

    熊飞燕自觉失算。

    当天她忘记显摆了,如今自家送来的年货,早已归入车库。

    连自己都记不清了。

    想要搭个擂台显摆,都办不到了。

    吴远却看着这么些年货,对钟振涛随口道:“四姐夫,你说咱们之间,何必搞这一套呢?拿这么些年货,你跑跑乡里上头的关系和人情,也好啊。”

    钟振涛沉吟片刻,才道:“幺弟,说心里话,小勇的事,比我个人前程更重要。最快年后,最慢明年,小勇这腿,必须得治了。省得你四姐总七上八下的,睡不着觉。”

    好家伙,一席话带上了钟文勇和四姐,彻底把自己给拿捏了。

    吴远也不好多说什么了。

    倒是钟振涛续道:“而且振远的事,我也听他说了,你给了他这机会,他打心眼里感激你的栽培。”

    吴远摆摆手,就手跟四姐夫在小楼廊檐下蹲下。

    省得进屋吞云吐雾地喂一群孩子们二手烟了。

    就在这时,一直忙忙叨叨的吴芳华走过来道:“幺弟,辛庄乡里的姜书记,你可认识?”

    到了吴远这一层面,老姜书记这个层面的,就算不认识,也是有所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