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宅屋 - 历史小说 - 贵极人臣在线阅读 - 第267节

第267节

    他又一次沉默了,他有时真的很想问问她,你到底想要什么,你以前究竟过得是怎样的生活?权倾天下无法叫称心,锦衣玉食无法叫你舒怀,柔情蜜意也无法叫你开颜。可话到嘴边,他又生生咽了下去。这些年,他隐隐有预料,那个答案不是他能承受的,是以连他这样的人,也会选择逃避。相应的,他的权欲更炽,他是那么地相信自己,无上的权柄能开天辟地,也定能治愈他的心上人。她总有一天会意识到,这这里也很好。

    在短暂的沉默后,他问道:“你的生辰快到了,今年的生辰礼想要些什么?”

    月池闭目养神,她唇边仍噙着淡淡的笑意:“礼物要未知,才有惊喜。”

    朱厚照调笑道:“那要是送得不合李阁老的心意,我岂非是闯了滔天大祸。”

    月池睁开眼看着他:“你就不能送得既合我的心意,又给我一个大惊喜吗?”

    他点头:“那你会欢喜吗?”

    月池微笑:“我每天都很欢喜啊。”

    他轻轻拍着她的背:“可我总想叫你,更欢喜一些。”

    月池定定望着他,半晌方道:“那就要看你送得对不对了。”

    朱厚照挑挑眉:“有这句话,岂敢不尽心呢。”

    他再次选择了让步,这次他将目光投在扫黄上。最高统治者都决心要营造新世界时,带来的效果堪称立竿见影。

    宣宗爷扫黄,目的是整肃官风,只是废除官妓。可正德爷扫黄,于公是为了整肃社会风气、吸纳女工、让李越更好地为他卖力;于私是为了实现对月池的承诺,疗愈她的心病。所以,他做得要彻底得多。

    在北方的布场和南方的丝场大规模建成后,他直接将拆卸妓院,扫除暗娼纳入当年的官员考核标准。底下的官员是怎么都想不明白,他这些年是怎么了,怎么就和女人的事情杠上了!甚至有人指责是内宫妇人撺掇,把矛头都指向了夏皇后。朱厚照对这种奏本置之不理,他挑了几个扫黄先锋知县,一次性连升两级,赏赐重金。吵闹的声音沉寂了,大家开始夸皇爷嫉恶如仇,不明白没关系,只要能升官,只要能有赏金。别说去捞妓女了,就是把他们家里人送进去也行啊。

    各地开始疯狂内卷,因为考核是依据清除的窝点数和拯救的人数来评判的。真正的妓院扫光了,那就再造新的妓院。真正的妓女救完了,那就找人去冒充妓女。什么奴婢、家生子,干脆一股脑的都塞进去。当然,他们不敢强逼这些女子冒充,李越掌刑部甚严,他虽然近日告病,可底下人也担心捅出篓子,所以一般是威逼利诱女子的父兄,让她们自己家人去逼,即便东窗事发,他们也可以辩驳。

    这招果然管用,被援助的女子果然越来越多,最后达到了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惊人到连朱厚照这个不了解青楼的人,都觉得不大对劲。他急忙又启动了他的暗访制度,锦衣卫和御史分别下去查探,这一查才查出了大毛病,又急忙去严惩欺上瞒下者,勒令制止。

    杨廷和实在看不下去了,他道:“您的用意虽好,可也需知过犹不及之理。”

    这是在叫他收手,将那条离谱的考核条例剔除出去。朱厚照只能依从,如此才止住了这场假冒之风。

    接下来,青楼女子重获自由,总得给她们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不然很快,她们就要重操旧业,甚至过得更惨。他是做过功课的,当然不会疏漏。秦楼楚馆经营多年,也积累许多财富。这些脏钱全部充公,投入生产。妓女全部放足、脱离贱籍、给予报酬、去做女工。全部脱籍,这是真真正正的大手笔。

    很多女子都感激涕零,开始嘲笑她们急急忙忙去给人做婢妾的同伴:“都说了是真正的仁政,她们还不信,非得绞尽脑汁去嫁那些个老东西。那个王员外,我记得肚子都有八个月大了吧!”

    这话说得十分促狭,大家听了都笑起来。然而,待她们到了织场后,却无论如何都笑不出来了。凶狠的嬷嬷拿着长鞭,日日盯着她们劳作,每天天不亮就要起身,到了天黑时才能休息。她们的脂粉华服被全部收走,稍微打扮,就又被辱骂为“贱蹄子”、“狗改不了吃屎”、“穿得这骚样子又要去勾引谁”。

    逃出一个狭窄囚笼的女人们,发现她们进了一个更大的牢笼,并且这个牢笼还逃不出去,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啊。她们在□□和精神的双重压迫下,走向了两个极端,一部分是极力要逃跑的,边跑边骂:“老娘还不如去赚皮肉钱呢!”,另一部分是真的羞愧至死,她们丢掉所有装饰,蓬头垢面,从早干到晚,连病了也不休息,好像这样就能让她们再变干净。累死的人不在少数,当地的官员还为她们建立了贞节牌坊,这又导致了更多妓女累死。

    在以妓女的艰辛和性命为代价,各地布场、织场的产量越来越高。之后,其他民妇也必须要从家里走出来。勒令放足的哭声和强迫缠足的哭声一样大。因为放足之后,这些青壮年女子就必须早上一起出门去镇上干活,晚上才能步履蹒跚地回来。女儿抱着年迈的母亲,年轻的母亲抱着嗷嗷待哺的婴孩,都是痛哭流涕。

    差役同样责骂她们:“现在有那么多新农具,家里也用不着那么多人干活了,你们留在屋里干什么,光想享福啊!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我们男人出徭役,短则十天半个月,长则三五年。你们天天都能回家,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女人们委屈道:“可家务也是我们做的啊!”“还不如关在镇上不回来呢,白天做完工,晚上还要收拾家、伺候人!”

    夭折的婴儿数目剧增,放足后因为过度劳累而伤亡的妇女也不在少数,甚至还有因无人看管,死在家里的老人。这个数字之庞大,庞大到作为治农官的男人都看不下去了。再这样下去,就要激起民变了!

    几经辗转,外界的消息终于递到了月池手中。她正在病中,刚开始朱厚照是不想旁人用琐事来打扰她,后来是因出了岔子,他自然更要捂得严实。谁也不知道,她看到这些信,知晓这些消息后,是怎样的心情。

    她只是马上叫人把朱厚照找回来,紧接着两人就大吵一架。

    朱厚照显然不认为是自己的错:“这只是执行途中出了点小问题。那么广袤的疆土,那么多官吏,一项新政的落地,势必会经历波折,这都只是暂时的牺牲!这是你的生辰礼,我只是想叫你欢喜而已。”

    月池只说了一句话:“可她们过得很不好,死了很多很多人,已经到了官逼民反的地步。”

    她的眼中有火焰在燃烧:“这就是你所谓的施惠吗?这真的只是暂时的牺牲吗?”

    第404章 偶开天眼觑红尘

    皇上信任她,太后信任她,大臣信任她,百姓更信任她,她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她的目光锋利如刀, 仿佛要刺进他的心底。朱厚照深吸一口气,他耐着性子解释:“现在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时候, 她们当然会过得苦一些。男子过得不也是这样的日子吗?他们服的徭役更多, 时间更久,路途更远。可你放心, 他们只要能果腹,就不会闹事。”

    月池想到了那些累病而死,却仍不敢逃命的壮丁。她的拳头紧握。

    朱厚照还在继续劝她:“朕已经看在你的份上优待妇人了,她们不必再出卖皮肉,不必依附丈夫而活, 也能靠自己的双手赚钱。这是你的心愿,我在实现你的心愿。”

    他一再强调这点, 更是往她的心上捅刀子。愤怒到极点后,只余麻木。

    她凝注着他,目光仍是那么冷静,像一口深不见底的井:“我的心愿是,让她们过好一点,不是让所有人去平等地做牛马。”所以,别再拿我, 当你冠冕堂皇的借口。

    朱厚照百思不得其解,他讥诮道:“什么叫过好一点?你总不能让她们白拿好处, 却不为朝廷效力吧。即便是朕同意,其他人也不会同意。阿越,我说无数次, 你不能和所有人作对!”

    他已经开始偷换概念, 胡搅蛮缠了。月池质问:“她们不是在卖力, 而是在豁命。除了微薄的报酬和虚无的名头,你究竟又给了什么天大好处?”

    谈及这个,他的理由就更充分了:“我是想给予更多,可时机仍不成熟。女官出宫和蛮女为将,就已引得物议沸腾。人心成见太深,非神兵利器不能打破。而朕,还远未到乾纲独断之时。我们一路走来,你本该比那些人,更能理解我的苦衷。”

    月池目光似乎有了笑意:“所以,解决眼前之难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您从这重重束缚中解脱出来,是吗?”

    他读懂她的嘲讽,却并未动怒。他只是握着她的手道:“已经二十三年了。在鞑靼时,你身陷囹圄,音讯全无,寄来的密信,也遭人误读。所有人都劝我,不可发兵。”

    月池垂下眼帘,他忽然苦笑一声:“自然,我也是害怕担忧的,毕竟没人想落到太爷爷那个下场。可我一想到是你,便敢倾举国之力,赌在你身上。”

    “你曾说,性命为棋局,天下为棋盘,可只要是跟我一起,你就敢毫不犹豫地落子。我们有隔阂秘密时,你尚且能如此,可为什么到了我们亲密无间时,你反而在迟疑?”

    他永远不会知道答案,他只能以情来动人,她曾经用在他身上的手段,如今都被一五一十还了回来。

    他眼见她流露出动容之色,继续乘胜追击:“我知你因现状而怀疑,可正因现状不佳,我们才需尽力改变现状。等形势稳定下来,等技术发展更好,庶民享受的好处也会更多。这不也是你坚持的理念吗?”

    她终于抬起头:“这次的事,却让我犹豫,你真的是一个好盟友吗?皇上,别忘了,官逼民反,过犹不及。您该知道,治农官不会无故冒这么大的风险。”

    只有涉及最核心的利益时,才能叫他让步。他也知道轻重:“我会叫他们缓一缓,再加优待。”

    月池这才静下来,朱厚照道:“你看,什么事不能商量,又何必动怒呢?”

    他道:“即便我现在不够好,日后也会变得更好。你是亲眼看着,我一日日变成这样,不是吗?”

    月池长长吐出一口气,她道:“是啊,不信你,我又还能信谁呢?好吧,去挑一个翰林学士来吧。”

    朱厚照一愣,他不解其意。

    月池莞尔:“怎么,礼到门前,反而不想接了?”

    惊喜来得太突然了,他在吃惊之后,却没有多少喜悦。他最终选定了顾鼎臣。执掌文脉的大臣,既要才华横溢,文名极盛,又不能有太多自己的想法。什么大义、正道,都该抛到两边去,这样的人最好使,更何况他还曾与李越有隙。

    顾鼎臣是打破头都想不到,这泼天富贵还有轮到他的一天。他因为在北伐前夕,帮助朱厚照解出了张彩的谜题,故而被破格擢升,担任詹事府左谕德。刚升官时,他还是很高兴的。可人就是这样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他还想再升!所以,面对各衙门交办来的编画册、戏本、顺口溜、俗语等任务时,他一直是绞尽脑汁去做,只求再在皇爷面前露一次脸,平步青云。

    果然,他的努力收获了回报。皇爷竟然单独召见他,他压抑下心头的狂喜,来到殿中。谁知,他却在这里,又看到了他曾经得罪过的李越!顾鼎臣如兜头泼了一脑门冷水。

    他只听李越道:“别紧张,顾学士有了解过心学吗?”

    他当然了解过,他是商贾出身,而且身为翰林词臣的他,一早就嗅到了味道,早就想方设法从湛若水、穆孔晖那里拿到了大量一手资料。不管李越怎么问,他都能对答如流。

    李越轻笑一声:“顾学士果然是聪明人。只是‘法不可轻传,道不可贱卖’。他还需再磨砺磨砺,您觉得呢?”

    磨砺什么,他已经磨砺几十年了!顾鼎臣实在按捺不住,朗声道:“还请万岁示下,臣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皇爷沉吟片刻:“他做事还算勤勉,又曾随朕北伐。别耽搁了,就他吧。”

    这又是有大任务交给他了?!顾鼎臣一时心如擂鼓,他正在犹豫要不要再表表忠心,可就在下一刻李越就道:“好吧,那就让他编出一本《心学荟要》来。什么时候编出来,什么时候来见我。”

    这好似一头冷水兜头泼下,可摆明是刁难,可他却什么都不能说。他的头重重磕在地上:“下官领命。”

    他神思恍惚地走出宫阙,越走越快,宽大的袍袖灌满了风,如同鼓起的帆。顾鼎臣像利箭一样射进书房,从此闭门不出,三餐只靠干粮果腹,夜以继日地查阅资料,撰写典籍。他依靠勤勉,由一个商户的婢生子到今日的翰林学士,今天他也会通过勤勉迈上更高的台阶。终于,在十日后,他写出来了。这时的他,哪有过去半分翩翩公子的模样。

    他的衣裳赃污,头发蓬乱,形如恶鬼。家人早就叫来了大夫,准备了饭食,他却既不愿看病,也不想吃饭,只是道:“去给李阁老递帖子!去给李阁老递帖子!”

    接着,他就急急忙忙沐浴更衣,梳头焚香。李越的回音很快就到了。顾鼎臣稳步走入镇国府,肃然如当年的金殿对策。而下一刻,他却看到李越正在闲适地在院中逗鹦鹉,一见他来,回头笑道:“九和来了,坐吧。”九和是顾鼎臣的字。

    顾鼎臣:“……”

    他艰难地坐在椅子上,仿佛屁股上长满了苍耳。他将自己这十天的心血递给了李越。李越只翻了几页,就放下了:“写得还不错。”

    写得再好,你不也随手丢在一边吗?顾鼎臣腹诽,难掩心中的失落。

    他只听李越又道:“可这上头的都是别人的东西,却没多少你自己的见解。就像这鹦哥一样。”

    就在这时,鹦哥开口了:“先人常训子弟云:‘男子有三紧,谓头紧、腰紧、脚紧”。头谓头巾,未冠者总髻;腰谓以条或带束腰;脚谓鞋袜。此三者要紧束,不可宽慢,宽慢则身体放肆,不端严,为人所轻贱矣。’【1】”

    顾鼎臣一怔,这是朱子的《童蒙须知》,李越是拿鹦鹉来讥讽他只会学舌!可饶是如此,他也不敢翻脸,只能卑微地解释:“此书既称荟要,必是心学中精要之处。下官只能略加点评,却不敢妄自添加。”

    “是吗?”李越只轻飘飘地应了一句,就叫人把鹦鹉拿了出去,这才看向他:“既然不便写,那便说说吧。”

    这是戏肉来了,他正打算谈谈自己对心学新的所悟,就听李越道:“九和,你觉得教孩童启蒙和教鹦鹉学舌最大的差别在哪儿?”

    怎么又扯到鸟了!看似闲谈,顾鼎臣却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他字斟句酌道:“回禀李尚书,鹦鹉学舌只需要训练,可孩童启蒙却需要求解。”

    李越赞许道:“没错。人和动物最大的分别,就在人是有意识的。所以,要叫动物形成集体,只能靠两样,一是天性,二是训练。可人不一样,人要能群,需要他们发自内心的认可,何为善,何为恶,何为美,何为丑,一群人不能有两个标准。大明子民众多,什么又是我们心中的那杆秤呢?”

    顾鼎臣眼观鼻,鼻观心道:“是圣人之言。”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圣人之言是标准,那天子之言是什么?他马上补充道:“圣人之言,是万民的指引。而天子之法,是万民的准绳。”

    他还想继续描补一二,可李越却压根没给他这个机会。他不置可否,直接问了第二个问题:“圣人早就故去了,他的学说早已成形,为何还有那么多志士仁人在不断重注经典?”

    这又是个大问题。顾鼎臣仿佛置身于水中,近年来他日益感觉,李越给人的威慑感不输于皇爷。皇爷如火,焮天铄地;李越如水,深不见底。人看了火,远远就知道畏惧,可就只有身入水中,才明白其中的可怖。

    他的心在狂跳,只得顺着他的话说下去:“因为‘圣人上贤不离古,顺俗而不偏宜’。”圣贤因时制宜、随机应变,会根据时代变迁调整应对策略,随着世事变化制定治理规则。而他们之所以不断重注经典,就是因为旧有的学说,无法满足新的时代需要,必须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发展。

    他语罢之后,暗窥李越的神色,当然是什么都看不出来,就听他又发了第三问:“那么,你觉得心学比起前人的学说,发展在哪里?”

    可算问到他押的题了,顾鼎臣的背都挺直了一些。他说了很多,什么有助于实干,什么有利于民生。李越给予他点头回应,他便越说越起劲,直到口干舌燥时才住口。他想,这下能证明,他是资深的心学门徒了吧,却不想,李越只是轻笑一声,道:“说得都对,可惜,漏了关键一点。”

    在鞑靼时,顾鼎臣还敢给他暗中使绊子,可到了如今,他恨不得当面给李越磕几个。他的脸涨得通红,当即起身作了一个大揖:“还请李阁老指点。”

    李越的神态依然和煦:“只是闲聊而已,不必这么拘谨。”

    他指着玉米道:“就拿它来说吧,读书人要不要吃饭?”

    这问得没头没脑,顾鼎臣道:“这,读书人也是人,自是需要果腹。并且,有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为圣人门徒,平生夙愿就应该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自觉说得堂皇正大,可李越却似被他逗笑了:“那为什么世人都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呢?”

    顾鼎臣一愣,他答道:“因为读书便能够为官做宰,为民做主。”

    李越又笑:“那么,你扪心自问,光靠那些经典,能不能叫大家都吃饱饭?其他门类的道,就真的不需要了吗?”

    当然不是。随着新政的推进,经他编写的普及材料已经可以垒成一座小山,顾鼎臣也越来越认识到,治疫要靠医道,治农要靠农道,治水要熟知水性,理财更离不开对商贸、器物之学的了解。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圣人经典的范畴。但是,说到底,这些只是小道。圣人之学,肯定是要高于这些的。圣人之学,必为其他旁门的统率。也只有圣人的门徒,才能为官做宰。

    “这是自然。”李越肯定了他的想法,却又问道,“可高于就意味要排斥吗?就意味着要把它们打成奇技淫巧吗?”

    顾鼎臣心头剧震,这正是他们所有人在过去都坚持不懈的理念,打压旁门,维系正统至高的地位。可如今,李越却指出了,不该这样。

    “一个健康的核心思想,应该起到引导万民、凝聚万方的作用,它不应该、也没有必要打压实用技艺的发展。而心学的伟大正是在此处。”李越的声音虽轻,却振聋发聩,“它选择了吸纳、选择了包容。它将百姓日用之道纳入到正统体系,并给予认可。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都是在践行圣人的理念。它将儒学和其他门类的关系,由水火不容变更为核心与分支,普遍与具体的联系。这才是心学的意义。”它正在努力减轻意识形态和科学技术之间内耗,打开桎梏百年的枷锁,把庙堂之上与草野之中的力量都聚集在发展上。

    顾鼎臣的心中掀起波涛,他最开始研习心学,纯粹是为了媚上。可随着学习的深入,他的认可与日俱增。在听了如此鞭辟入里的分析之后,他更是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然而,下一刻他就听李越道:“可这势必会引起墨守成规之人的剧烈反扑。”

    顾鼎臣愕然抬头,李越笑道:“权力能够生产知识,知识也能够带来权力。很多时候,他们争得不是理,而是权。我们也一样。可我们怎么才争嬴呢?”

    李尚书在询问他的意见!顾鼎臣咽了口唾沫:“……董仲舒怎么争嬴的,我们就怎么争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