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宅屋 - 历史小说 - 倾世盛宠:病娇公主狠又飒在线阅读 - 第884章

第884章

    看守无情地鞭打他,怒喝。

    什么公主!这儿没有公主!赶紧上囚车!

    莫离挨了鞭子,却还是冲慕卿卿展露笑容,仿佛是要她别担心自己。

    慕卿卿已经自身难保,哪里还有心思管他。

    她也根本就不想见到他。

    让他看到自己这么狼狈的一面,实在憋屈。

    而且,莫离的笑,令她不太适应。

    总感觉,不像个正常的男人。

    男犯囚车上。

    莫离和其他人挤在一块儿。

    其中一个男人粗声问。

    咋的,真是公主啊?怎可能,认错了吧。

    莫离将乱了的头发别到耳后。

    他垂着眸子,发出一声笑。

    不可能认错的。她就是化成灰,我也认得

    这语调,令人直起鸡皮疙瘩。

    第五百三十九章 首战告捷

    两辆囚车一前一后。

    慕卿卿坐在囚车里,还想着有人会来救她。

    当皇都越来越远时,她心如死灰。

    眼泪大颗大颗地往下掉,嗓子也呜咽着。

    外祖父、外祖母连你们也不要卿卿了吗

    为什么。

    慕辞明明都死了。

    母后和慕珏铮都不知道珍惜她慕卿卿吗?

    她好歹也是皇室血脉啊!

    不都说刑不上大夫吗!

    带着满腔的悲怨,慕卿卿彻底绝了求助于他人的心。

    后知后觉的恐惧弥漫在心头,在这一路上不断加深、加重。

    二月中旬。

    大军齐集北境。

    北境的硝烟一起,这场大战无人能制止。

    北凉人怎么都没想到,天启会在夜里发起进攻。

    将士们都习惯在夜里安眠,白天打仗。

    可天启偏偏反着来。

    虽然早有准备,北凉这次还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然而这只是开始。

    真正可怕的在后头。

    第一个晚上,双方都没有讨到便宜,都还在试探阶段。

    但也消耗了不少兵力。

    天亮前,天启鸣金息鼓。

    几万大军毫不恋战,迅速撤回营地。

    留在原地的北凉大军不知所措。

    而当他们正准备回营地休整时,阵前有消息传来。

    将军!不好了!天启大军又打来了!

    他们这是去而又返?领兵的武将有些摸不着头脑。

    报消息的士兵不确定地回道。

    敌军好像换了主将

    不管是什么情况,对方都打到面前的,自然得迎战。

    于是,北凉将士又战了一个白天。

    彼时,他们还不知道军情险恶。

    之后连着几天,天启大军没日没夜地进攻,丝毫不给他们喘息的时间。

    后来一番打探才知,对方分了两批,就是要采取这昼夜交替的打法。

    消息传回北凉大军主帐内。

    主将冯骥听后,脸色深沉。

    命令下去,迅速将部署在各处的兵力都分成两股,一股白天休息,一股夜晚休息。

    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绝不能自乱阵脚。

    是,将军!

    北凉反应过来后,就也采取了昼夜交替值班的应战方式。

    然而,到了夜晚,他们的作战能力远不如天启。

    尤其是在大战初期,北凉许多士兵都撑不住了。

    昼夜颠倒,不是一下子就能习惯的。

    白天睡不着,晚上又没精神。

    敌军一打来,好些北凉人都还犯着困。

    反观天启那些将士,一路上行军都是昼夜颠倒,又每天都在喝药膳,不止身体撑得住,夜间视物的能力大大增强。

    翊王的夜战大军节节胜利,不到一个月,就在夜袭中逼退了北凉大军四十里。

    这消息振奋人心,天启将士势如破竹。

    北凉想要抵挡住翊王大军,希望微乎其微。

    冯骥派出去的探子回来后,并没有禀告什么有用的消息。

    首战失利,北凉皇帝忧心忡忡。

    大战两个月。

    北凉大军再度被逼退四十里。

    拢共八十里,南境的第一道防线完全崩溃。

    主将冯骥并未慌神。

    他遂命令全军,无需拼尽全力迎战,每天撤退一段距离。

    副将担忧地提道。

    将军,您是想要诱敌入腹地吗?

    可天启那边的打法层出不穷,只怕就算能成,我们也未必能一举获胜。

    冯骥对自己的战术很有信心。

    副将这么说,他也毫不动摇。

    传令下去,派一批人马率先入怀江谷,在山上扎满稻草人,给其披上战甲。

    一举获胜不成,便来了个请君入瓮,杀一杀他们的士气!

    副将听完,心中有数,赶忙去施行了。

    天启这边。

    众将军都对翊王大军赞不绝口。

    夜战一两天不是奇事,夜战一两个月,任何一支大军都做不到。

    更何况,他们的战斗力毫不逊色于白日。

    墨亦辰并未居功,大大方方地赞誉了温瑾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