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宅屋 - 言情小说 -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58

分卷阅读558

    划修桥铺路什么的,便不能够征调民夫来干了,这……自己创造政绩的计划都被打乱了!】

    宝玉不知道中牟、通许县城县令对他的腹诽么?

    自然是晓得的。

    便是晓得,又如何?因为各人站得角度和高度不同,宝玉没办法一一解释今□□迫他们做的这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事情来日到底会起到什么作用。更是因为强硬作风得到的回报比好声好气地同当地县令商量更加来的有效率。

    总之,非常时期,宝玉和李文渊所行,都是非常之事。

    禁卫军们到了通许县,也是一回生二回熟了,划分民夫、各队分片区干活等等,速度比在中牟的时候快了些,只花了五天时间,便带着民夫大致达到了总兵大人要求的水平。

    宝玉带着禁卫军又奔赴兰考,此时,已经是七月十二了。

    通许县令在贾总兵和他带着的禁卫军奔赴兰考之后,还特意差人去给中牟县令送信,信件虽然隐晦,但是透露出来的抱怨之意还是不少的。

    然而,这封信,并没有成功送到中牟县令的手里,因为,中牟县上游五十里处,黄河小决堤了。

    当送信的衙役屁滚尿流骑着马飞奔回通许县的时候,守城门的大头兵还笑话衙役呢:“看看,骑个马还像屁股下头长了刺一般,可真是怂包。”

    衙役和守城的大头兵并不是一个系统的,一是皂吏,一是兵丁,但是一个县城也就这么大,两方人相互看着倒是并不看对方顺眼。

    然而骑着马的衙役一路跑一路喊:“黄河决堤了!黄河决堤了!”

    守城的大头兵听了之后,再不觉得对方是怂包了——黄河决堤了!可不就是,天也要塌了么?

    县城中百姓听闻此言,纷纷散了往家里跑的也有、没头苍蝇似的往城外跑的也有……

    更多醒悟过来的,是一天前还跟着禁卫军一起干活的民夫,他们每天都听禁卫军那些兵老爷对自己念叨什么‘洪水来了莫要慌,收拾粮食高处走,若是水势实在大,门板木盆要带上……’等等等的,接连听了五天,当时觉得朗朗上口念着好玩儿的,现在倒是一个接一个地镇定下来,招呼家里人打包粮食、整理门板木盆了。

    这个乱了心神的衙役并不知道他给通许县城带来多大的恐慌,现在他一路飞奔到县衙,连马都没有下,直奔县令大人后院去。

    “什么?中牟县已经决堤了?”通许县令大惊失色,中牟距离通许也就一百多里,要是黄河真的在中牟决堤了,通许这边要不了一天,就得跟着遭灾。

    “是,小的快抵达中牟之时,遇到不少往山上撤的中牟百姓,他们说黄河已经决堤。”这衙役其实是没有瞧见决堤景象的,只是见到不少百姓都在撤离,一下子慌了神,就策马掉头赶回来了。

    通许县令这下子在也想不起来,半天之前他还在觉得那个禁卫军总兵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了,转而一把抓住衙役问:“你到底看清楚没有,中牟县城现在情况如何?决堤口子在哪儿?现在洪峰已经到了何处了?”

    那衙役却是个一问三不知。

    通许县令这时候才觉得后悔,后悔前几天没跟着禁卫军跑了全程,而是以自己县衙中有政务为借口,压根就没去看禁卫军带着民夫干了些啥。

    然后,这通许县令又悲观起来:这可是黄河之水,才区区五天,就算那贾瑛是共工再世,也没有在短短五天之内整治出抵御黄河泛滥的工事吧?

    …………………………

    其实,中牟县的情况,倒是没有通许县衙役传回去的那么骇人,因为黄河水也是一点一点涨起来的,慢慢满过了河堤,好歹给他们县中人以准备的时间。

    说起来,这也是因为自潼关往下,凡人口密集的县城州府,河堤都被以水泥加固了的缘故,尤其是潼关附近黄河与潼河河道都被李文渊下令疏通过了,排水顺畅,若不然,潼关决堤,下头河道的涨势就不是这么徐徐了。

    中牟县是幸运的,他们县城早有驻军日夜巡视河堤,在形势不对的时候通知县里,该撤离的就撤离,该往山上跑的就往山上跑,只是最早往外跑的那些人是胆子极小的——叫通许县衙的衙役看到听到,倒是心生误会,以为中牟的情况大为不好。

    也算是错有错招。

    原本通许附近的人也懈怠了,驻军也跟着禁卫军干了五天,今天偷着懒,压根没注意到上涨不少的水位。不过衙役从入县城开始的一通嚷嚷,叫该知道不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黄河决堤了。

    黄河!决堤了!

    只是谁都没想到,原本还未到绝路呢,却有人自乱阵脚。

    是日,那通许县令卷包袱跑路了,跟在他身后的,是当地不少乡绅富户。反倒是平民百姓,因为十户里头有八/九户都抽走一人去跟着禁卫军干过沟渠的活儿,又有当地驻军还都守在河堤上,所以几个耆老自发组织起人手来,给沿岸河堤的将士送麻布袋装的沙石去。

    …………………………

    此时的京城尚不知道千里之外发生的这一切,十六刚收到了潼关来的奏折,道是皇恩浩荡、天佑潼关,使得潼关城经历了千年难得一遇的暴雨洪水冲袭,仍旧屹立不倒。

    朝中人现在开始,终于停下每三五天就参一次李文渊的趋势,转而开始观望。

    因为潼关及其附近的奏折叫远在京城的十六以及文武百官知道,黄河流域真不是一般地多雨水,这才刚进入七月,实在是不容乐观。

    而潼关的奏折,明明白白地写了:“……幸得御史李大人等严加要求,修整排水,才使得潼关免于水淹之灾,潼关千万百姓叩谢陛□□恤民生,感恩李大人、贾大人、贾总兵鞠躬尽瘁……”

    这是李文渊等人的功劳,再往上深究,是一意要李文渊出使巡查黄河的万岁爷的功劳。

    原本有些不看好李文渊本次差使的人,纷纷开始准备替高瞻远瞩的陛下歌功颂德起来——只待李文渊等人回京。

    然而,他们才接到潼关安然无恙的报平安奏折没两三天,就收到后续的折子:

    先是中牟县上游黄河小决堤——这倒还好,很快抵达的中牟县第二封奏折告知京中,因为中牟县在十多天之前刚刚加挖了排水沟渠,引流分流,并且由于决堤口子并不大,当天晚上就被堵上了。用灌装好沙石的麻袋一袋一袋子往下填,这时候,中牟县令亲临决堤口,眼见口子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终于在心里忍不住念菩萨保佑。这时候的他,对几天前离开的贾总兵和禁卫军就只有感激的。决口被堵住之后,沙袋还剩不少,中牟县令却不敢懈怠,下令府衙中人,继续准备沙袋,以防近日还会出现洪峰。因此,奏折上写得也是漂亮,只说万众一心,抗击